最近跑长途的薛师傅愁坏了,那天晚上他跑完活儿去加油站,盯着油价牌瞅了半天,叹了口气:“这油钱又涨了,这日子真是越来越难混!” 加完油付完钱,他蹲在路边算了笔账,这个月运费没涨多少,油钱和马上要调的燃油附加费倒先上去了,算来算去都觉得不划算,越想越闹心。其实不止薛师傅,全国上百万干运输的、还有咱们普通老百姓,都得受这燃油附加费调整的影响,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事儿。
一、燃油附加费一涨,不同人愁的事儿不一样
先说最直接的,像薛师傅这样的个体货车司机,那真是愁到头发都要白了。他们不像大公司那样有规模优势,运费谈不上去,成本却一个劲儿涨。以前跑一趟活儿还能赚点辛苦钱,现在燃油附加费再上浮 15%-20%,跑一趟下来可能就剩个零头,有的甚至得倒贴。有个司机师傅说,现在要么多跑几趟熬时间,要么就只能接受赚得更少,咋选都难受。
再看物流企业,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大公司还好点,能靠优化路线、多装货降低点成本,可那些小公司就难了,成本涨了不敢随便涨运费,怕丢客户,不涨又扛不住,不少小公司都在生死线上挣扎。有个物流公司的老板吐槽,现在每天一睁眼就想着怎么省钱,员工工资、油钱、附加费,哪样都得花钱,压力大得睡不着。
最后落到咱们普通消费者身上,别以为这事儿跟咱没关系。燃油附加费涨了,物流公司的成本高了,这些钱最后都会加到商品价格上。比如你网上买的水果、日用品,还有超市里的零食、蔬菜,运输成本一涨,售价大概率也会跟着涨。以前十块钱能买的东西,说不定以后就得十一块、十二块,日子久了,咱钱包里的钱就更不经花了。
二、面对附加费上涨,大家也不是没招儿
物流企业这边,不少都开始想办法自救了。有的公司重新规划路线,尽量绕开不划算的路段,还把货车的装载量提上去,能多装一点是一点,这样单位成本就能降点。还有些大公司开始买新能源货车,虽然一开始投入多,但长期下来不用掏燃油附加费,还能省不少油钱,慢慢也成了趋势。
个体司机们也在抱团取暖。以前大家都是各自跑活儿,现在不少人加入了行业里的小团体,一起跟货主谈运费,人多力量大,议价的时候也更有底气。还有的司机开始提供额外服务,比如保证货物按时送到,还能实时发定位让货主看着,靠这些增值服务多赚点钱,抵消一部分成本上涨的影响。
咱们消费者也能想办法省点钱。比如平时买东西别老想着单买一件,能凑单就凑单,这样快递费能省点;多看看本地的商品,本地运输成本低,价格相对也便宜;要是家里常用的东西,趁有活动的时候多囤点,也能避免频繁购买多花运费。
三、这附加费机制,还有不少让人觉得不公平的地方
很多司机师傅都吐槽,现在的燃油附加费计算太粗糙了。比如大车和小车,大车拉得多、每公里油耗摊下来其实更低,可有时候附加费却没差多少;还有跑不同路线的,有的路难走、油耗高,有的路好走、油耗低,可附加费还是按统一标准收,这就让不少司机觉得委屈。
有个跑山区的司机说,他跑一趟山区,比跑平原多烧不少油,可燃油附加费跟跑平原的一样,每次想到这心里就不平衡。还有司机希望,以后附加费能根据实际油耗、运输距离、车型来算,多耗多付、少耗少付,这样才公平。
不过也有人说,要是计算太复杂,物流公司管理起来也麻烦,还容易出纠纷。所以怎么在精准计算和简单好操作之间找到平衡,成了个难题,也是以后这机制改革得解决的问题。
四、往后这附加费机制,可能会有大变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以后燃油附加费说不定会变成 “能源附加费”,不管是烧汽油的、烧柴油的,还是用电的,都按实际用的能源成本来算,这样对新能源车也更公平。
而且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以后可能会用大数据、车联网来算附加费。比如货车跑了多少公里、实际烧了多少油,都能实时记录下来,然后按真实数据算附加费,这样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一刀切”,也更透明。
还有共享物流以后可能会更普及,到时候几家公司一起用一辆货车运货,燃油成本和附加费一起分摊,大家都能省点钱,也更高效。
总结
11 月燃油附加费上涨,确实给物流行业和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影响,但大家也都在想办法应对。往后随着机制不断调整,还有技术的进步,相信会慢慢变得更公平、更合理。毕竟不管是司机、物流企业,还是咱们消费者,都希望这附加费能收得明明白白、公平公正。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