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大伙儿聚在一起聊车,话题都变了。
以前人们张口闭口都是德系的稳重、日系的省油,聊的都是朗逸、轩逸、卡罗拉这些老面孔,买车预算怎么也得往十万块钱以上瞅。
可现在,饭桌上的风向全变了,一个响当当的中国名字被提起的频率越来越高,那就是比亚迪。
尤其是它旗下的秦PLUS DM-i,简直就像汽车市场里的一颗重磅炸弹,直接把很多人对家用车价格的认知给彻底颠覆了。
你说,一辆能上绿牌,能用电跑,没电了当混动开,油耗低到让人咋舌,尺寸和配置还都挺像样的车,起步价直接干到了七万多块钱,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事儿得从比亚迪喊出“电比油低”这个口号说起。
一开始很多人还觉得这是个宣传噱头,毕竟合资品牌经营了这么多年,价格体系稳如泰山,十万块钱买个入门级家轿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规矩。
结果比亚迪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推出了售价7.98万元起的秦PLUS荣耀版。
这个价格一出来,整个市场都安静了。
要知道,这个价格在过去,你可能只能买到一台小型的国产燃油车,或者合资品牌最丐版的车型,车里可能连个像样的中控屏幕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混动技术了。
比亚迪这一招,等于是直接告诉所有人:“时代变了,以前你们花十多万买合资车图个省油耐用,现在我用不到八万块钱,给你一个更省、配置更高、空间还更大的选择。”这就像你本来只想去市场买斤猪肉,结果摊主不仅按白菜价卖给你,还顺手送了你一只烧鸡,这种冲击力是实实在在的。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去年这款车就卖了三十多万台,直接坐上了A级轿车市场的头把交椅,把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老将们甩在了身后。
那么,很多人心里最大的一个问号就是:这车真有那么神吗?
尤其是省钱这方面,一公里几分钱的说法到底靠不靠谱?
咱们可以静下心来算一笔账,这笔账其实很简单。
秦PLUS的核心优势在于它的DM-i混动系统。
用最通俗的话来讲,这套系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让发动机扮演一个“发电厂”的角色,它只在自己最舒服、最省油的状态下工作,发出来的电再交给电机去驱动车轮。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传统燃油车在市区里频繁起步、低速蠕行时那种高油耗的尴尬情况。
所以,官方给出的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是3.8升,很多车主实际开下来,综合路况也就是在4升左右徘徊。
咱们分两种情况来看。
第一种,如果你家里有条件安装充电桩,那这台车几乎可以当成一台纯电车来用。
现在很多小区晚上的谷时电价也就一块钱一度电左右,它的纯电续航版本有55公里和120公里两种。
咱们就拿55公里的版本来说,电池充满也就需要十几度电,成本就是十来块钱。
这十来块钱足够你应付一天上下班的通勤了。
算下来,一个月花在车上的电费可能也就一百多块钱,这比很多人一个月坐公交地铁的钱还要少。
第二种情况,就算你完全没有充电条件,就把它当成一辆纯粹的油车来开。
百公里4升的油耗,按照现在92号汽油8块钱一升来算,一公里的花费也就三毛二。
而同级别的燃油车,在城市里开,油耗轻松上到8升甚至更高,一公里的成本就是六七毛钱。
这么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一年开个一万五千公里,光是油钱就能省下四五千块,这笔钱足够你给家里添个大件电器,或者带家人出去旅游一趟了。
所以说,这车省钱,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数据在背后支撑的。
当然,光省钱还不够,现在的消费者都精明得很,如果车子本身不行,再便宜也没人买。
比亚迪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都给足了料。
先说空间,这是中国家庭买车最看重的因素之一。
秦PLUS的车身长度接近4米8,轴距超过了2米7,这个尺寸数据已经全面超越了像朗逸、轩逸这些传统的A级车。
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后排,中间地台几乎是全平的。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坐一些德系车或者日系车的后排中间位置,脚下那个高高隆起的“大鼓包”让人无处安放双脚,坐久了特别难受。
而秦PLUS的平整地台,让后排即便坐三个成年人,中间的乘客也能有一个相对舒展的姿势,长途旅行的舒适性大大提高。
后备箱的空间也相当可观,放倒四五个登机箱不成问题,一家人自驾游的行李完全装得下。
再看看内饰和配置,这更是比亚迪的强项。
即便是最入门的7.98万版本,它也标配了10.1英寸可以旋转的中控大屏、倒车影像、自动空调和无钥匙进入这些非常实用的功能。
这些配置放在同价位的合资车上,基本是不可能出现的。
而往上走的高配车型,更是配备了12.8英寸的大屏、全液晶仪表盘,科技感直接拉满。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高配车型上还搭载了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包含了车道保持、主动刹车、全速域自适应巡航等功能。
在跑高速的时候,这个系统确实能帮上大忙,可以自动跟车、保持在车道内行驶,能极大地缓解长途驾驶的疲劳感。
虽然在复杂的城市路况下,我们还得以自己驾驶为主,但这些功能的下放,无疑让普通家庭也能用一个很低的价格,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安全与便利。
总的来看,比亚迪秦PLUS的出现,不仅仅是推出了一款性价比极高的产品,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改变了整个A级家轿市场的游戏规则。
它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低的定价,背后是比亚迪强大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
从电池、电机到电控系统,这些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件,比亚迪都能自给自足,这就构筑了其他依赖全球采购的品牌难以企及的成本优势。
这场“价格战”的本质,其实是一场“技术战”和“产业链战”。
它向市场证明了,中国品牌已经有能力在技术、成本和产品力上全面超越同级别的合资对手。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台车也并非完美无缺。
有些消费者觉得它的外观设计略显中庸,不够惊艳;也有人反映在高速行驶时,车内的隔音降噪水平还有提升空间。
但当我们把这些小小的不足,放到它不到八万元的起售价、极低的用车成本和丰富的配置面前时,就会发现这些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对于绝大多数追求实用、经济、可靠的普通家庭来说,比亚迪秦PLUS提供了一个在当前市场上几乎找不到对手的选择。
它让很多原本预算紧张的家庭,能够提前实现自己的购车梦,并且是以一种更经济、更现代的方式。
这或许就是它能够持续热销,并深刻改变市场格局的根本原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