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车价格暴跌45万!集体降价背后,三大真相曝光

最近这车市,尤其是纯电动车的市场,可真是让人有点看不懂了。

您要是最近去逛过卖车的店,肯定有种感觉,就是这车价怎么跟坐了过山车似的,一个劲儿地往下掉。

好多朋友都在问,这到底是咋回事?

好端端的车,怎么说降价就降价,而且降得这么狠,现在是抄底的好时候,还是这里面有啥我们不知道的门道?

国产电车价格暴跌45万!集体降价背后,三大真相曝光-有驾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好好聊聊这车价大跳水背后的故事。

这波降价潮来得又快又猛,让人一点准备都没有。

根据一些汽车平台的数据,就说7月份这一个月,价格下调超过一成的电动车型号,就有五十多个。

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小闹,是实打实的集体降价。

最让人惊掉下巴的,得数上汽的荣威i6 MAX EV,这车原来的标价是二十三万多,现在直接给你干到了十二万左右,一下子少了将近一半。

这哪是卖车啊,简直跟清仓大甩卖一样,就差拿个大喇叭在门口喊了。

而且您仔细看看降价最狠的那些车,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排在前面的清一色都是咱们的国产品牌。

刚出来没多久的乐道L60,直接就比大家预想的便宜了八万多;一向感觉挺有格调的红旗E-QM5,也悄悄地降了四万;就连吉利熊猫那种几万块钱的代步小车,也跟着降价凑热闹。

中高端市场也没能躲过去。

比如之前很多人关注的小鹏P7,现在去买现车,销售直接告诉你,能给你省下六万五,这省下来的钱都够再买一辆小代步车了。

还有像智己LS6这种定位比较高的车,价格也降了差不多两成。

国产电车价格暴跌45万!集体降价背后,三大真相曝光-有驾

这么一来,消费者可就犯了难。

一边看着这“骨折价”,心里直痒痒,觉得这便宜不占白不占,好像错过了一个亿。

可另一边又在打鼓,这车价掉得这么厉害,是不是车子本身有什么问题?

或者说,是不是买了之后马上就出新款,自己手里的立马就成了旧款,亏得更多?

这种矛盾心理,让很多人从准备掏钱变成了再等等看。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次降价的“重灾区”偏偏是咱们的国产车呢?

这背后其实藏着好几层原因,说白了,就是一场市场从温室里走出来,到野外真刀真枪拼杀的生存战。

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以前一直扶持着新能源车的国家补贴政策,在去年正式结束了。

这就像一个孩子,从小家里给足了零花钱,日子过得挺滋润,突然有一天,家里说以后得靠你自己赚钱了。

国产新能源车企一下就感觉到了压力。

过去几年,在补贴的帮助下,大家的日子都还不错,利润虽然不算特别高,但至少能活下去。

现在补贴没了,市场销量的增长速度也从以前的飞速增长,一下子降到了个位数。

国产电车价格暴跌45万!集体降价背后,三大真相曝光-有驾

这就好比原来一个大蛋糕,每年都在变大,大家都能分到一口,现在蛋糕不怎么长了,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那怎么办?

只能互相抢了。

而抢市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价。

所以,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原因,这场降价不是瞎降,而是各个车企根据自己的情况,打的一场有策略的仗。

你看,不同价位的车,降价的逻辑和目的都不太一样。

那些定位比较高的车型,比如极狐阿尔法S、昊铂HT这些,它们降价百分之二十左右,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跟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为了稳住自己的销量基本盘。

买这些车的消费者群体相对稳定,降价是为了留住他们,别让他们被其他品牌吸引走了。

而十五万到二十五万这个价格区间的车,是打得最激烈的地方。

像深蓝SL03、iCAR 03这些车,降价幅度在百分之十五到十七,它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抢占市场份额。

这个价位是大部分家庭买车的首选区间,谁能在这里站稳脚跟,谁就能活得更久。

就连像比亚迪海豚、元Pro这种本来就卖得很好的“销量王”,也跟着降价一万六千块左右,它们的目的更狠,就是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把其他竞争对手彻底挤出去。

常青树车型秦PLUS EV都降了两万七,这架势摆明了就是不给对手留一点喘息的机会。

国产电车价格暴跌45万!集体降价背后,三大真相曝光-有驾

再往下看,十万块钱以下的入门级市场,同样是炮火连天。

零跑C11降两万,宝骏云海EV砍一万五,甚至像长安Lumin这种几万块钱的微型车,都降了八千块。

它们的想法更简单,就是“活下去”。

正好最近国家又在推动新一轮的汽车下乡,农村和小城市对这种价格实惠、用车成本低的小车需求很大,降价正好能抓住这波机会。

这场价格战,把整个汽车销售链条都搅得不得安宁。

卖车的4S店现在是最难受的。

销售人员天天在朋友圈里发消息,说库存压力太大了,再卖不出去店都要关门了。

但奇怪的是,车价越低,来看车的人虽然多,但真正下决心买的人反而少了。

大家都抱着“再等等,说不定下个月更便宜”的想法,变成了观望状态。

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车企为了清库存拼命降价,消费者因为怕买亏而持币观望,经销商夹在中间,两头受气。

当然,最煎熬的还是车企自己。

这场价格战,说到底就是在“割肉”。

国产电车价格暴跌45万!集体降价背后,三大真相曝光-有驾

一方面,电动车最贵的零件就是电池,虽然电池的成本最近是降了一些,但远远跟不上车价下降的幅度。

电池厂说价格还能再降,但车企已经等不起了,为了保住市场,只能先硬着头皮亏本卖。

另一方面,为了省钱,很多车企开始在其他地方缩减开支。

比如广告打得少了,新车发布会也办得简单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些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研发项目也受到了影响。

有消息说,有家车企已经把原计划明年要推出的一个快速充电技术项目给停了。

这其实是个危险的信号,因为技术才是咱们国产车能走到今天的根本。

如果为了眼前的生存,把未来的路给堵死了,那才是最大的损失。

说到底,我们普通人看待这件事,其实可以换个角度。

眼前的这场混战,虽然看起来很乱,甚至有点惨烈,但它可能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变得更强大之前,必须经历的一次阵痛。

这就像一场严格的考试,把那些真正有实力、有技术、会管理成本的企业筛选出来,而那些过去靠着政策红利混日子的品牌,可能就会在这场竞争中被淘汰掉。

虽然过程很痛苦,但大浪淘沙之后,能留下来的,必然是身经百战的精兵强将。

这种在我们自己家门口的激烈竞争,虽然被大家戏称为“内卷”,但它也逼着我们的企业不断进步,把产品做得更好,把价格打得更低,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消费者。

而且,只有在这样残酷的市场里磨砺出来的中国品牌,未来才有实力真正走向世界,和国际巨头们一较高下。

所以,眼前的降价潮,或许正预示着一个更强大、更成熟的中国汽车时代的到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