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主题:国6B标准、GPF的三种安装方式、以及部分车型未采用颗粒捕捉器的理由)随着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汽车制造商面临着减少碳排放的压力。在不更换发动机的情况下,安装颗粒捕捉器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减排手段。那么,颗粒捕捉器是如何工作的?其安装位置有哪些选择?又是否会带来堵塞和油耗上升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以日产车型为例,详细探讨这些问题。
颗粒捕捉器,即GPF,全称为汽油微粒过滤器,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柴油发动机中的类似装置。它主要用于捕集直喷发动机废气中的颗粒物。由于直喷发动机相较于传统喷油发动机会产生更多的颗粒物,因此GPF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直喷发动机因其优越的汽油雾化效果和动力提升性能而备受青睐,这使得排放与动力性能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GPF由合成陶瓷制成的蜂窝状结构组成,能够有效捕捉废气中的碳烟颗粒,捕集效率高达90%以上。当车辆以高速行驶,排气温度超过500摄氏度时,这些被捕集的颗粒会被燃烧掉,这一过程被称为过滤器的被动再生。然而,在市区行驶时,由于排气温度较低,过滤器往往无法实现再生。
制造商通常会配备主动再生技术。当颗粒捕捉器内的堵塞程度超过40%时,系统会启动主动再生程序。这时,车辆会增加发动机的喷油量以提高排气温度。为了完成再生过程,驾驶员需要保持行驶状态,直至过程结束后再停车熄火。值得注意的是,主动再生过程会导致油耗的增加。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日产的部分车型是否配备了颗粒捕捉器。日产天籁,包括2.0L和2.0T两种版本,从2021款开始均配备了GPF。安装位置采用了三元催化器与GPF的耦合式设计。这种设计虽然使得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有所降低,但确保了有效的颗粒物捕集。
日产奇骏的新一代1.5T三缸版本以及上一代的部分车型也都配备了颗粒捕捉器,安装位置与天籁相同。这一举措体现了日产在环保方面的积极态度和技术投入。
日产逍客全系车型从2021款开始也都安装了颗粒捕捉器,其安装位置与前述车型保持一致。这进一步证明了日产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然而,并非所有日产车型都配备了颗粒捕捉器。例如,日产轩逸的经典款车型就没有采用这一技术。这主要是因为经典款轩逸使用的是传统的歧管燃油喷射系统,其功率为122马力,相对较低。因此,在没有严格排放法规压力的情况下,日产选择了在不影响动力性能的前提下保持其经典设计的策略。
同样没有配备颗粒捕捉器的还有日产骐达。作为一款两厢掀背车,骐达搭载了与经典轩逸相同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功率同样为122马力。从车主的反馈来看,2021款骐达也未使用GPF技术。
日产楼兰作为一款定位高于奇骏的中型SUV,全系标配了2.5L自然吸气发动机。该车型同样没有采用颗粒捕捉器技术,而是依靠其燃油歧管喷射系统来实现相对较低的碳排放。其最大功率为186马力,最新款为2021款。
关于颗粒捕捉器的安装位置,由于原车排气设计的限制,部分车型会选择将GPF安装在排气管的后段,即UB后置式。这种设计不占用底盘空间,捕集效率高且易于安装。然而,其再生困难且容易堵塞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另一种常见的安装方式是CC耦合式设计,即将三元催化器与GPF集成在一起。日产车型普遍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尽管它会导致功率和扭矩的下降以及油耗的增加。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其堵塞程度要比后置式更小一些。至于FWC一体式四元催化器设计,在乘用车上并不常见,主要用于商用车领域。
综上所述,颗粒捕捉器作为一种有效的减排手段,在日产车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于部分升功率较低的车型来说,由于动力性能和排放需求的平衡考虑,日产选择了不配备这项技术。在驾驶过程中,车主可以通过定期高速行驶和使用低粘度机油来减少堵塞的风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