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预计今年出口42万辆,销售突破300万辆,内燃机和新能源布局带来新增长点

吉利今年的市场表现让我有点意外。居然预计出口42万辆,这个数字在我这个行业里算得上不低的样子。不算出来的吨位,但大概估算一下,吉利去年出口可能也就是20、30万辆之间,今年一口气翻倍,目标定得也挺有挑战。

我记得以前和一线销售聊天,他们说车一到国外,价格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和欧洲市场,关税、进口税简直像个隐藏的暗礁。要在这些地方站稳脚跟,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车好,更要懂得本地化——比如调节配置、色彩搭配,甚至售后服务都得本地化才能有竞争力。你们觉得,这是不是意味着吉利要花不少心思在海外渠道?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吉利今年的销售目标是超3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了不少比重,估算大概70%以上(这段先按下不表),这也是我一直在纠结的事情。新能源车的成本、技术门槛高不少,但也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你有没有觉得,现在不少公司都在拼转型?可我心里总觉得,转了再多,也不能忽略燃油车的市场基础吧。

吉利汽车预计今年出口42万辆,销售突破300万辆,内燃机和新能源布局带来新增长点-有驾

你知道吗?我一直觉得,吉利的内燃机其实还行。别小看那些老油条,他们的技术沉淀其实还不错。就像我有个修理工朋友,去年换了个发动机,他还说搞不懂,国产的发动机竟然比以前强多了。这边反映的是一份稳定的技术潜力,但另一方面,我又在想,未来市场会不会突然倒向纯电?那又该怎么办?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新能源车型的研发流程,其实就像做菜,要不断调味,调整配置,但很多配方其实都是把传统工艺改改就用了。你会不会觉得,现在很多车企都在转型、布局新能源,其实也不是一大步,而像个逐步升级的版本?这让我想起吉利之前投的那个智舱电池,原本是用成熟的技术,只不过在安全性上多花了点心思。

哎,你知道吗,吉利的海外策略其实并不算特别复杂。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本土化。我记得之前一个同事说,吉利专门派技术团队去拉丁美洲做调研,让车子更适合当地的路况和惯。这其实很像开店,你得先了解客户是谁,然后才能卖得出去。这样的研究投资真的能带来回报吗?我还在犹豫。

吉利汽车预计今年出口42万辆,销售突破300万辆,内燃机和新能源布局带来新增长点-有驾

这让我想起,市场对新车的接受度其实很敏感。像我一个朋友去年买了台新能源SUV,他说主要是因为人家广告打得多,其实心里也犹豫:真实用起来好不好?续航够不够?自我使用感受比数据更真实。

我自己试过几台吉利的车,内饰还行,配置也不差。记得有次试驾,觉得座椅挺舒服,就是发动机的震动比预期的要大点。这个细节可能不大,但你知道的,在这个价位,用户其实很看重用得顺心。有一次我和销售聊,他们觉得这个价价格的车,动力表现应该足够,但我试驾完,直觉得还差点火候。

讲到这里,我对比了一下同价位的另一款车——某合资品牌的SUV。两者在空间、配置上不相上下,但最明显的差别在于调教风格。吉利偏向稳重,操控虽然不错,但少了点灵活;而那款车确实感觉更轻快,更溜。这就是供应链调配出的调性差别——一方面,吉利用的是相对本土化的供应链,自己掌控一些核心部件;另一方面,合作伙伴也帮了不少忙。

吉利的研发投入也不少,我猜他们大概每年花费在研发上的资金占比10%左右(这是大块指标,估算/体感),比很多传统车企都高。研发节奏快,不停调整,像在厨房里试新菜。可这条路真是山高水长。

说到这,我得承认,自己有时候对未来总存些幻想——也许有一天,整个产业都变成像手机一样,更新换代更快,技术迭代也更剧烈。这中间的破局点在哪里?我没细想过。

吉利汽车预计今年出口42万辆,销售突破300万辆,内燃机和新能源布局带来新增长点-有驾

对比各方,有人说,电动车技术成熟后,内燃机就会被边缘化。但我一直觉得,考虑到一些地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比如充电桩还不够普及,燃油车在短期内仍占据重要位置。你是不是也觉得,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其实像是两个不同的赛道,结果还得看谁跑得快,跑得远。

我刚才想到,或许很快人们不再关心车的动力系统本身,而更在意用车体验——比如充电便利、油耗节省、维修成本。能源成本算下来,百公里的话:我粗算大概油耗在7-8升(体感估算),在7元/升,油费百公里大约需要50-60元,这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这让我忍不住想,谁会是未来真正的赢家?是技术最强、布局最早的?还是最懂用户心思的?

吉利汽车预计今年出口42万辆,销售突破300万辆,内燃机和新能源布局带来新增长点-有驾

你觉得,电池成本的下降,会带来什么变化?我其实没细想过——也许到某个临界点,几千块钱的电池,能让价格战彻底升级。

说到这里,我真希望能从朋友那边打听到一点内幕——销售说,最近他们推出一些买车送充电桩的活动,反应还算可以。这样一来,出于担心充电麻烦的用户,也许能多一份信心。

我想象着一台车,日常里就是个移动的家。或许,现在很多人买车都在纠结:是图省心,还是追求高性能自我表达?这种心态差异,也是行业变化的一个缩影。

还挺想知道,未来出个《日常用车指南》——該怎麼挑、怎麼用,才能既省錢又顺心。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技术怎么更新,最重要的还是这个车在你眼里价值几何。也许,最后还是回到手里这台车的一点点细节,比如档把旁那个磨损的刻痕,里面藏着多少故事。

吉利汽车预计今年出口42万辆,销售突破300万辆,内燃机和新能源布局带来新增长点-有驾

谁知道呢?也许,某个微小的细节,才是连接未来迈向的钥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