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火车站的出站口,总能看到这样令人无奈的场景:乘客们攥着手机,一遍遍拨打网约车司机电话,听筒里却只有机械的忙音;手机地图上,代表网约车的图标不往约定方向行驶,反而朝着相反方向越走越远,而订单状态却始终显示 “行程中”。
这些网约车司机的 “迷惑行为”,正成为众多乘客出行路上的 “堵点”。
不少乘客纷纷吐槽,在南昌火车站打网约车仿佛在 “开盲盒”。满心期待能快速乘车抵达目的地,等来的却是司机的漠视与敷衍。有人在寒风中苦等半小时,司机却始终不接电话;有人看着手机显示的预计到达时间不断推迟,最后不得不取消订单重新叫车;还有人好不容易上车,却被司机抱怨目的地偏远,一路冷脸相对。
那些前往高新、高远等区域的乘客,更是常常遭遇 “隐形拒载”,司机接单后各种消极应对,就是不愿将乘客顺利送达。
而司机群体中,也存在着诸多抱怨。在他们看来,南昌火车站周边交通拥堵,路况复杂,前往高新、高远等偏远地区不仅耗时久,而且可能面临空车返回的风险,经济收益难以保障。
平台不合理的派单机制,让他们被迫接受不划算的订单,却又担心取消订单会面临处罚,于是选择用不接电话、反向行驶等消极方式 “无声抗议”。
乘客的出行体验与司机的运营诉求在南昌火车站这个交通枢纽处激烈碰撞,暴露出网约车行业在管理与服务上的漏洞。
平台的派单算法未能精准平衡司乘双方需求,监管机制也未能对司机的不良行为形成有效约束;司机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与服务意识,将个人利益凌驾于乘客权益之上;而火车站周边复杂的交通状况、偏远地区的地理因素,更像是催化剂,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当网约车本该带来的便捷高效,在南昌火车站变成一场充满怨气的博弈,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都成了这场困局的受害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