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全域解决方案,欣旺达动力积极拓展新兴场景

【媒体报道】在车企巨头们占据2025上海车展C位的展区中,欣旺达动力以“欣驱动,达未来”为主题,携覆盖纯电、混动、商用车、低空飞行等九大场景的创新解决方案,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

这里既有这家公司的发家产品混动车型动力电池,也有在低空应用场景产品——低空飞行器所用的动力电池,既有闪充电池3.0,也有可抵御-40℃严寒的储能电芯,还有商用车超充解决方案……

它便是欣旺达动力,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内较早量产超充动力电池的企业,欣旺达动力较为低调。从理想汽车畅销车型,到东风汽车旗下电动化、高端化的MPV车型,它们搭载的动力电池让幕后的欣旺达动力站在了聚光灯下。

根据韩国知名电池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统计数据,欣旺达动力已经位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其74.1%的增速更是成为榜单上增速最高的企业。在前沿的固态电池领域,欣旺达动力进度同样在行业前列。

覆盖全域解决方案,欣旺达动力积极拓展新兴场景-有驾

图为欣旺达展台展示的全场景纯电超充解决方案

“欣旺达的多元化业务布局体现了公司‘技术驱动、生态协同’的战略思维,未来将通过纵向深耕核心赛道、共创服务重点客户、横向拓展新兴场景、全局优化资源效率实现平衡发展。”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体系总裁代志华表示,“在这一过程中,欣旺达动力平台化的技术体系、智能制造柔性产线、前瞻化的业务布局以及协同开放的创新机制将为公司多元化业务的协同发展提供保障。”

也正是基于多元化的业务,目前,欣旺达不仅是智能手机电池PACK全球领军品牌,也是全球动力电池一级供应商tier 1。

成立于1997年的欣旺达,最初以手机电池Pack业务进入电池领域,成为电池OEM、ODM供应商。飞利浦、海尔、联想、小米等巨头公司的供应链名单里,都有欣旺达的身影。如今欣旺达已是全球智能手机电池市占率30%以上的隐形冠军。

抓住了消费电池风潮的欣旺达,也敏锐地觉察到新能源汽车的商机,并在2008年,开始部署动力电池相关的事业部。2011年,欣旺达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创业板以“锂电池模组整体研发、制造及销售”为主的上市公司。

2014年,欣旺达收购东莞锂威,开始涉足电芯业务,并成立欣旺达动力,专注动力电池的生产研发。2018年,欣旺达动力开始正式量产电池电芯,触及到了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利润率更高的部分。当年,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56.9GWh,宁德时代以23.4GWh的装机电量占据市场的近半壁江山。

业内人士认为,没有一家车企希望自己的核心部件只有一家供应商,因此即便在动力电池行业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巨头公司,其他动力电池企业也能找到独特的生存方式。

差异化竞争

欣旺达动力选择的差异化路径很明显:混动,超充。

欣旺达动力是最早布局HEV(混动汽车)电池产品的企业之一。早在2018年,欣旺达便携手日产、雷诺共同合作开发高倍率混合动力电池,成功在当年一举拿下雷诺的电池定点,助力雷诺旗下HEV车型在欧洲大获成功,8个月内斩获订单超四万,一举囊括意大利最畅销电动车型和法国电动车销量亚军。

此后,欣旺达动力相继进入了吉利汽车等整车厂的供应链。至今,混动电池已然成为欣旺达动力拳头产品,2021年至2024年,公司连续四年位列中国混动电池装机量第一名,成为中国最大的混动电池厂商。

此次上海车展,欣旺达动力携HEV混动电池技术亮相。凭借 60C闪充70C闪放的超高功率性能与-30℃极寒耐受能力,该公司HEV电池装机量突破150万台,稳居全球锂电企业TOP2。

混动车型的动力电池天然对充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让欣旺达动力挑战了难度更高的快充技术。

2021年,欣旺达动力完成了闪充电池SFC480项目定点,正式布局 “超充赛道”;2022年,全球首款超快充产品“闪充电池1.0”量产发布,并全面搭载到小鹏超快充纯电SUV车型上;2023年,欣旺达动力闪充电池2.0升级亮相。

覆盖全域解决方案,欣旺达动力积极拓展新兴场景-有驾

欣旺达展台展示的“闪充”电池3.0系列产品

此次车展现场,该公司的闪充电池3.0再度亮相,其6C峰值充电倍率,可实现“1秒1公里”的补能效率,低温超导电解液与3D液冷热管理技术攻克极寒环境衰减难题,-20℃充电效率提升至常温的90%。

在此基础上,欣旺达动力8-10C以上倍率的超充产品也将很快面世,将10-80%SOC的补能时间进一步压缩至7分钟,让“充电比加油更便捷”。

同步推出的智能析锂边界监测系统保障全生命周期超充不伤电池,配合磷酸铁锂版450Wh/L高能量密度与三元版1000公里续航,构建从参数领先到用户价值的完整闭环。目前,该技术已搭载于多家头部车企高端车型,推动超充从“技术军备”迈向普惠应用。

由此,欣旺达动力电池已经形成全场景解决方案布局,产品矩阵覆盖了纯电、混动、插混、增程等不同细分市场,配套了吉利、理想、雷诺、日产等海内外整车厂,还获得了沃尔沃、大众等大客户。

大客户是欣旺达动力的另一个关键推动力。

代志华发现,欣旺达在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两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锁定大客户。跟大客户的合作更深入,也让欣旺达更清楚地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做到从电池质量、容量到充电速度都能精准匹配客户的需要。

覆盖全域解决方案,欣旺达动力积极拓展新兴场景-有驾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体系总裁代志华

“欣旺达动力深度服务大客户,与大客户共创的业务模式,从早期的HEV电池到纯电超充,从商用车到船舶业务,从动力到储能,欣旺达动力始终以大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坚持与大客户共同洞察行业核心痛点,才造就了我们与客户、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多赢。”代志华表示。

“欣旺达动力的打法就是深耕底层技术,绑定大客户突围。”动力电池行业的一位分析师指出。

在底层技术上,欣旺达动力一边深耕当前主流的磷酸铁锂、三元体系超充电池,一边在前沿技术上深耕固态电池。

截至目前,欣旺达动力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经完成开发,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超过1100圈,通过穿钉和170°C热箱测试;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为360-400Wh/kg的电芯样品已经开始进行中试试验;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完成小试,容量>20Ah,能量密度>400 Wh/kg。

此外,负极使用锂金属可以进一步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目前已经有实验室原型样品。技术路线选择方面,公司以高镍和硅碳高能量密度正负极搭配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体系为主,同步攻关硫化物固态关键技术。

“固态电池预计会率先应用于对电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低空经济等领域。”代志华表示。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2030年eVTOL/UAM行业将形成3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2040年,eVTOL/UAM行业规模可能达到1.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市场规模为43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28%。

因地制宜布局海外

在押注新技术的同时,欣旺达动力也在开辟海外市场。擅长海外市场拓展的代志华在描述欣旺达动力的出海策略时表示,在每个地方建厂之前,欣旺达动力都会有相应的分析模型,综合建设成本、运营成本、能源成本、长期客户需求等方面综合考量,以确定落地项目。

以泰国基地为例,这个基地和中国基地的差别比较小,建设成本、运营成本都比较接近;匈牙利虽然相对来说成本更高,但符合欧洲客户的本地化供应需求,且在欧洲国家中成本较低;摩洛哥则有直布罗陀海峡的区位优势,且人力成本、绿电成本较低。

储能战场的新游戏规则已然开启。2024年中国取消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后,储能行业遭遇阵痛。但代志华认为这恰是转机——长期看市场化交易将激活储能价值,推动储能从 “强制配储” 转向 “按需配置”,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实际上每个领域的竞争都非常激烈,我们已经习惯了竞争。回到事物的本质,长期面对激烈竞争的环境,我们在成本控制,质量管控,供应链管理方面都积累了充分的经验,这构成了我们的竞争优势。”代志华说。

擅长在竞争中找到生存路线的欣旺达以年均47%的营收增速成为行业黑马:2024年财报显示,欣旺达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60.21亿元,同比增长17.05%;归母净利润达14.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增长64.99%。 整体来看,欣旺达业绩全面增长。

正如2025上海车展欣旺达动力展台上那块尚未量产的固态电池所暗示的:未来的能源战争,既要比拼技术突破的速度,更要考验穿越周期的耐力。(来源: 彭博绿金 撰文/万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