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络达人荆楚行巡礼,落脚长城汽车荆门分号”,这事儿,初听起来,像极了当下流行的“种草”套路。网红大咖嘛,走到哪儿都自带聚光灯,金主爸爸们也乐得借他们那张巧嘴,把自家玩意儿吹上天。可你要是细细咂摸,这背后门道,可深着呢。
先说说这帮“网络达人”。今时今日,谁还没几个常刷的ID啊?旅游博主带你神游四方,美食博主馋得你口水直流,科技博主拽着你硬啃前沿概念。他们的一颦一笑,直接左右着粉丝们的购物清单。请他们去车企溜达一圈,摸摸方向盘,咔嚓几张靓照,发几条微博,这效果,比烧几百万广告费都立竿见影。
可问题也来了,这些达人,真能做到“兼听则明”吗?他们眼里的长城汽车,是原汁原味的全貌吗?还是说,只瞧见了企业精心粉饰的那一部分?这就像相亲,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都亮出来,可缺点嘛,得等领证了才能慢慢暴露。
再说这个“中国式现代化”。这词儿听着高屋建瓴,但掰开了揉碎了,说白了就是产业升级、技术换代。长城汽车作为自主品牌的扛把子,它的兴衰,当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注脚。可当我们把宝都押在“智造”、“自动化”这些时髦词儿上时,是不是也该盘算盘算,这些玩意儿,最终服务于谁?是单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还是为了让老百姓开上更靠谱、更便宜的座驾?
肯定有人立马跳出来说,这还用问?当然是双赢!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老百姓也跟着沾光,皆大欢喜!可现实往往给你泼一盆冷水。企业为了逐利,没准会在用料上能省则省,或者在售后上玩文字游戏。老百姓为了省钱,可能退而求其次,选了配置寒酸、安全系数低的车型。这么一来,“中国式现代化”会不会沦为一场“数字游戏”,报表亮眼,可实际体验一言难尽。
站在长城汽车的立场,它当然巴不得借这次机会,刷一波存在感,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毕竟,红海搏杀,谁不想多分一杯羹?但消费者又不是提线木偶,他们会货比三家,会扒测评视频,会打听亲友口碑。单靠几个网红的溢美之词,很难真正俘获他们的芳心。
而且,这次活动偏偏选在湖北荆门,也挺耐人寻味。荆门在湖北算不上啥发达城市,长城汽车把厂子落户在那儿,既能享受地方政府的政策红利,又能压低生产成本。可这也意味着,荆门的经济命脉,很大程度上系于长城汽车一身。这种依存关系,会不会让地方在监管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会不会让企业更容易对环保问题视而不见?
或许有人觉得我杞人忧天了。不就是一次普通的参观考察嘛?能掀起多大风浪?但我想说,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次小小的活动,背后都盘根错节着复杂的利益纠葛和社会症结。我们需要擦亮眼睛,保持独立思考,别被表面的光鲜亮丽给忽悠瘸了。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原因归结为“品牌宣传”时,是否忽略了这种宣传背后,可能暗藏的权力变现和利益输送?当我们惊叹于“智能化生产线”时,是否也该想想,那些被机器臂取代的工人,他们的饭碗该往哪儿端?
就像那位来自杭州的博主说的,“荆门工厂车间敞亮,实车也挺带劲”。这话不假,可再带劲的车,最终还是要开到寻常百姓家,要经受住市场的千锤百炼,才能真正站稳脚跟。而那些敞亮的车间,也需要扛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才能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果实,普惠更多的人。
别忘了,那些看似高歌猛进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托举起了中国经济的巨轮。当我们高谈阔论“高质量发展”的时候,别忘了把目光投向他们,听听他们的心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现代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