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启源A06刚上市没多久,市场反应还挺热烈的。毕竟,它代表着长安启源(简称启源)对中大型新能源家轿市场的加码。你看,A06定位在10万到15万这块,刚好症结点,既要跟比亚迪秦PLUS、吉利银河星耀8、小鹏Mona3这些强敌拼拼,价格、配置都得有料。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启源A06搭载的800V碳化硅技术、6C闪充、全铝双叉臂悬架、环网电子架构,还有激光雷达、多麦雷达、摄像头那套全场景感知,硬核得不得了。尤其是,硬件上的豪华配置,在这档价位算是非常亮眼。这还没算它的工艺——长安启源自个的生产工厂跟林肯同源,真得有点豪华车底气。
说到豪华,我想到,豪华其实也不光是金碧辉煌、用料讲究。你看它采用全封闭高自动化生产线,冲压到涂装都很精准。这我还跟一位曾经的修理工吐槽过——你们国产车的焊点还真得看,很多时候肉眼看不出来,但用手摸就能发现。有时候别说拉开门缝,就是内饰缝隙都差那么点。好了,扯远了,回到启源A06,它的生产工艺,跟进口豪华车比,虽然还不能说完全一样,但拼工艺、品质,算是追得挺紧。
你会不会觉得,讲这些技术和工艺,好像离咱普通人很远?其实不远。比如说,咱们使用的车子,百公里油耗或者电耗,说真话,差个一两公里差距,日子也就不一样。一辆A06,粗算续航里程超过550公里,百公里耗电大约估算在13kWh左右,不能说测得特别准,但差不多就那样。对于普通家庭,续航够用就行,但你说要是价格还便宜点,配置还更丰富,这差异就很明显了。
回来讲它的竞争力。比亚迪秦PLUS、吉利银河星耀8、小鹏Mona3,价格都在10-15万左右,配置又都挺丰富。启源A06最大的亮点,是豪华的配置堆料。这会让消费者觉得,花差不多的钱,能买到接近豪华的体验,心里还是挺打鼓的。而且它的感知能力、充电速度,还算得上在竞品里面不错的。
你问我,中大型轿车像A06,消费者真能接受豪华感从这些硬件体现出来?这个就很关键。有人说,豪华车更在乎品牌,品质和用料,硬件越多越好,但有时候,有的车并不行,遇到质量问题,差评一大堆。长安启源的工厂跟林肯的同源制造,听起来像虚头巴头,但背后就是用最先进的设备、最严格的质控流程生产。这个,反映出品牌对品质的重视。
我在想,长安启源要想成为主流,除了硬件、制造工艺,还得怎么看待销售策略。比如:价格策略、售后保障、品牌认知。现在销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启源销量已突破30万,Q07、A07表现都不错,但与比亚迪、吉利这些头部玩家相比,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说,为什么自主品牌在新能源上越做越高端了?是不是也有点盲目?我猜,可能一方面是厂家硬件堆料,一方面是品牌塑造。你知道的,消费者的心里账,其实挺复杂的。而且,反正咱们在用车的过程中,很多细节比车的硬指标更让人在意。比如:遮阳板的缝隙、空调出风口的缝隙、皮座的缝线质量。尤其在北方,冬天开暖气时,哎,一点风都能吹到胳膊上。
我也觉得,启源A06和它豪华制造背景,似乎能帮它在这个价位段站稳脚,但到底能走多远,还得看用户怎么想。我问过一位修理工,他说:有些国产车,虽然价格便宜,但‘不耐用’,长跑下来,漆面容易掉、缝隙大。反之,硬件越堆越实在,质量越扎实,用户就会觉得值。
不过我很疑惑——很多技术都是硬玩。比如碳化硅的800V快充,出场快,充电快,日常用着能节省不少时间,但真有那么厉害吗?估计还是得看用料和工艺的结合。再者,开启全场景感知后,能不能做到误判少也很关键。这不,就有朋友开了个新能源车回家说,偶尔会遇到误识别,开启自动驾驶时会突然刹车。这保证了安全,但体验就打了个折扣。
(这段先按下不表)你有没有想过?可能硬件都差不多了,可软件算法才是真决胜点。硬件能堆到天花板,但能否精准识别、智能规划路线,才是真硬核。
长安启源A06,凭借豪华配备和林肯同源制造底蕴,确实在价格和配置之间找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径。它能在主流市场站稳脚,可能还得仰仗ZOOM拉近用户距离的细节打磨。未来呢?或者等实际用车一段时间再来评说吧。这车装了这么多雷达、多传感器,还能不能感知得像人一样?这个问题,挺考验厂家真实研发能力的。
到底,那个细节最能打动你?是座椅材质?还是充电速度快?又或者,是那份豪华感背后,厂家为了质量到底掏了多少心血?这些,都是我下一步想问的。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