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高速时,该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新手不懂可能危及安全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高速上开车,明明空调开得挺大,但车里还是闷得喘不过气,或是总闻到一股尾气的味道?去年夏天,我朋友小王开车带家人去旅游,全程开着内循环,结果不到两小时全车人都头晕犯困,差点在服务区睡过头。其实这都跟空调的“内循环”和“外循环”用错了有关——这两个按钮看似简单,用不好不仅让人难受,还可能暗藏安全隐患。

一、空调按钮背后的大学问

很多人开车十几年,空调按钮上那个“小车带箭头”的图标都没仔细看过。其实汽车空调系统就像人的呼吸系统,内循环相当于屏住呼吸,外循环就是深呼吸。内循环时,空调只反复处理车内空气,好处是夏天能快速降温,冬天能锁住暖气;外循环则会不断抽进车外的新鲜空气,就像给车厢换气。

跑高速时,该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新手不懂可能危及安全-有驾

举个实际例子:去年有位车主在高速上开着外循环经过化工厂区域,结果刺鼻的气味瞬间灌满车厢,呛得他差点握不住方向盘。这就是为什么在空气质量差的路段,老司机都会立刻切到内循环。不过问题来了——高速行驶往往要连续开几个小时,如果一直用内循环,车里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就像在密闭的玻璃瓶里,时间长了自然会头晕犯困。

二、高速上的“氧气争夺战”

跑高速时,该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新手不懂可能危及安全-有驾

有实验数据显示,密闭的车厢里坐满4个人,30分钟后二氧化碳浓度就会超过安全标准。去年某汽车媒体做过测试:在时速120公里的情况下,全程内循环驾驶2小时后,车内氧气含量下降12%,驾驶员的反应速度比正常状态慢了0.3秒——这个差距足够让刹车距离多出5米。

但外循环也不是万能的。我表弟刚拿驾照时,总爱在高速上开着外循环,结果油耗比平时高了15%。原来车速超过80公里后,开外循环就像给车头开了个“漏风的口子”,空气从进气格栅灌进来形成额外风阻。更麻烦的是,有些大货车密集的路段,外循环抽进来的全是柴油尾气,反而更影响健康。

跑高速时,该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新手不懂可能危及安全-有驾

三、老司机的黄金法则

开了20年长途客车的李师傅有个绝招:把内外循环当成油门和刹车来配合使用。他的经验是“三开三关”:

跑高速时,该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新手不懂可能危及安全-有驾

1. 刚上高速开20分钟内循环:快速把温度调到舒适区间,同时过滤掉收费站附近的汽车尾气。

2. 平顺行驶切外循环:等车内温度稳定后,每隔40分钟开10分钟外循环,就像给车厢“透透气”。经过绿化带或山区路段时,主动开窗换气反而浪费空调效果,这时切外循环最划算。

跑高速时,该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新手不懂可能危及安全-有驾

3. 遇到三种情况秒切内循环:前方有冒着黑烟的货车、进入隧道、导航提示空气质量差的路段,马上切换到内循环模式。

去年冬天有组对比数据很有意思:两辆同型号车跑500公里高速,交替使用内外循环的车比全程内循环的省油8%,车内PM2.5浓度还低了60%。更关键的是,驾驶员到达目的地后的疲劳程度明显减轻。

跑高速时,该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新手不懂可能危及安全-有驾

四、这些细节别忽略

1. 雨天巧用外循环:挡风玻璃起雾时,打开外循环并调大空调风量,比用毛巾擦更安全。冷风会带走玻璃内外的温差,除雾速度比热风快得多。

跑高速时,该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新手不懂可能危及安全-有驾

2. 服务区必做动作:每次停车休息时,关空调前先切到外循环吹1分钟,能把空调管道里的湿气排出去,避免滋生霉菌产生异味。

3. 新车要特别注意:刚提的车多开外循环,能更快散去内饰的甲醛味。有车主提车后三个月都开内循环,结果甲醛检测超标3倍,后来咳嗽了半个月。

跑高速时,该开“内循环”还是“外循环”?新手不懂可能危及安全-有驾

说到底,空调内外循环就像炒菜时的火候控制,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要看怎么搭配。下次跑长途前,不妨先检查一下空调设置。记住:会呼吸的车厢,才能带来更安全的旅程。当车内空气清新流动,驾驶员的注意力、判断力都会保持在最佳状态,这才是对抗高速疲劳的真正秘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