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控告博主“苏黎世贝勒爷” 索赔1000万

阿维塔控告博主“苏黎世贝勒爷” 索赔1000万

阿维塔控告博主“苏黎世贝勒爷” 索赔1000万-有驾

这年头车圈比宫斗剧还刺激。阿维塔法务部一纸诉状甩出来,直接给汽车圈自媒体扔了颗深水炸弹。博主“苏黎世贝勒爷”的道歉视频刚发三小时,评论区炸出五万条留言,有粉丝发现视频里藏着要命剪辑术——把量产车说成原型车,这操作比改行车记录仪还狠。

事情得从风洞实验室说起。阿维塔12那次风阻测试直播,两百万人盯着屏幕看气流线条。测试结束第二天官微就发了总结报告,白纸黑字写着“量产纯电版车型带电子外后视镜”。可“苏黎世贝勒爷”愣是把直播切片玩出花,硬生生把量产车说成试验品,评论区瞬间涌出三千条“造假实锤”的指控。

知情人士透露,阿维塔工程师团队当时就急眼了。他们连夜调取测试车辆的生产编码,连车架号都截图准备往法院送。更绝的是直播录像里某个三秒镜头,车尾的工信部备案编号清晰可见,这波反向实锤直接把吃瓜群众看乐了。

法律圈的朋友说了,这案子关键在“误导性剪辑”的认定。去年某车企告自媒体的案例里,法院认定“刻意放大局部画面构成事实歪曲”。现在阿维塔索赔金额直接飙到千万级,明摆着要杀鸡儆猴。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车评人测试哪个不带点主观色彩?这尺度拿捏可比考驾照难多了。

眼尖的网友发现,涉事博主道歉视频里藏着七个剪辑点。最绝的是某个转场镜头,测试车的电子后视镜突然闪了下反光,懂行的立马看出这是量产版特有配置。评论区秒变侦探现场,有人逐帧分析视频,硬是扒出十七处自相矛盾的细节。

这事儿给车企提了个醒,现在做产品测试得配法务团队实时监工。听说某新势力品牌连夜给直播间加了法律顾问席位,工程师讲解技术参数时,旁边坐着律师现场核验每句解说词。要我说,以后车企开发布会,台上可能得站两排人——左边工程师,右边律师团。

吃这碗饭的自媒体现在人人自危。某百万粉车评大V悄悄删了二十条旧视频,评论区都在调侃“连夜修改器启动”。不过也有头铁的,某博主直接晒出车辆铭牌做测试,配文“欢迎法务部来喝茶”,这波操作收割了十万点赞。

法律界人士透露,这类案件赔偿金额通常看传播量。涉事视频播放量破千万,按现行司法解释,千万索赔还真不是拍脑袋定的数。去年某手机厂商类似案件判了四百多万,这次阿维塔直接把标杆拉高,摆明了要整顿车评圈风气。

阿维塔控告博主“苏黎世贝勒爷” 索赔1000万-有驾

普通消费者倒是捡着便宜了。现在看车评视频比追剧还刺激,得带着放大镜找细节。有人总结出“三看秘籍”:看备案编号、看出厂日期、看零部件编码。要我说,以后车企不如直接给测试车贴防伪二维码,扫出来直接跳转工信部页面。

这事儿最魔幻的后续是什么?有二手车商开始回收涉事博主的测试车辆,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争议车型”。您还别说,真有土豪愿意加价十万收那台“网红车”,这世界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阿维塔这波操作给行业立了新规矩。下次再有人想搞事情,得先掂量掂量剪辑软件和法院传票哪个来得快。至于我们这些看客,倒是乐得看神仙打架——只要别忘了,买车终究得自己试驾,毕竟视频能剪辑,方向盘的手感可骗不了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