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的车队无线电,从来都是F1赛场上的“高能剧场”,但这一次,不是欢乐喜剧,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迈阿密站,汉密尔顿和勒克莱尔的队内博弈彻底炸了锅,甚至在比赛中直接对喷,把车队的战术混乱、指挥台的无能暴露得一览无遗。如果说上海站的“礼让风波”只是埋下了导火索,那么这场比赛的线圈已经烧透了。SF-25的“摆烂式操作”让两位车手赛后连个“辛苦了”的客套话都懒得说,更别提什么握手言和——你能想象吗?从头到尾就为了争抢第七名和第八名,最后闹得鸡飞狗跳无比尴尬。
先从比赛说起,第35圈时汉密尔顿和勒克莱尔上演了本场的第一轮“内讧”。汉密尔顿的中性胎比勒克莱尔的硬胎快,“七冠王”自然希望尽快超车,追击前方的安东内利。但问题来了,勒克莱尔在他前面死死守住位置,车队的指令却是拖延、再拖延。汉密尔顿不耐烦了,直接在无线电里抱怨:“你们打算让我全场都跟在他后面吗?”这话一出,这场比赛的基调基本定了——队内气氛已经开始失控。指挥台的回复也没让人安心,“保持在勒克莱尔的DRS内”,听听这战术,多么有自欺欺人的天赋!但汉密尔顿的答案更为扎心:“伙计,你们……”后半句压根不用翻译,已经让粉丝们脑补了一整段浓浓的不满与无奈。
接下来更魔幻了,车队终于在汉密尔顿的一连串“催促”后给出交换位置的指令。可到那时,他的轮胎已经耗得七七八八,追击安东内利的希望成了泡影。与此同时,勒克莱尔的硬胎逐渐进入状态,反而开始追击汉密尔顿,连带着后方的塞恩斯也闻到了一丝“机会的味道”。这时候,勒克莱尔也火了。他抱怨汉密尔顿速度太慢,又吐槽塞恩斯离他太近,整场比赛俨然成了法拉利车手们的“吐槽大会”。简单点说,车队没能协调汉密尔顿的轮胎策略,又没能控制勒克莱尔和塞恩斯的距离,导致所有人都陷入了一个无谓的内耗循环。
然后就是更离谱的第二轮位置交换。车队这次干脆玩了一出“通知迟缓”,先告诉勒克莱尔“11号弯换位置”,然后又改成“17号弯换位置”,而汉密尔顿直到最后一刻才被告知。汉密尔顿困惑地问:“你觉得我追不上安东内利了吗?”车队的回答让人无语:“是的。”这一次,勒克莱尔倒是主动呼吁别浪费时间,试图去追安东内利,但局面已经彻底失控。汉密尔顿被迫让过勒克莱尔后,甚至问出了那句讽刺意味十足的话:“你想让我也让塞恩斯过去吗?”这一刻,法拉利的混乱已经写满了整张屏幕。
在比赛结束时,两位车手甚至没有通过无线电回复工程师的“比赛结束”问候,这种冷淡的结尾通常意味着所有人心知肚明:这里的关系已经彻底僵化。汉密尔顿最后还得拼尽全力挡住塞恩斯的进攻,才勉强守住第八名,而勒克莱尔则在第七名上画了一个悲凉的句号。赛后,两人交换了一个短暂的点头致意,就连头盔都懒得摘下,整个法拉利阵营透露着一种冷冻般的尴尬气氛。
那么问题来了,迈阿密站这场“自相残杀”到底说明了什么?首先,法拉利的指挥系统已经彻底暴露出重大缺陷。瓦塞尔的指挥台显然无法有效处理车手之间的竞争,策略团队的节奏感和执行力更是灾难级,以至于两位车手在无线电里直接开始对喷。其次,这场比赛暴露了SF-25的硬实力——或者说缺乏硬实力。六场比赛过去了,车队还在争抢中游位置,赛季目标早已从“争冠”变成了“保住脸面”。这不仅让车手们失去了耐心,也让法拉利的粉丝们陷入了深深的失望。毕竟,这支拥有传奇历史的车队,现在连“红色风暴”都掀不起来了。
归根结底,迈阿密这场戏码,不单是车手之间的矛盾,更是车队管理层的全面溃败。相比于汉密尔顿和勒克莱尔的互相埋怨,真正让人揪心的是法拉利的策略失误、执行混乱以及整个赛季的乏力表现。或许赛后瓦塞尔该坐下来给汉密尔顿和勒克莱尔好好聊聊,明确队内的竞争规则,但更重要的是车队需要彻底反思:没车速、没战术、没方向,整整一个赛季还能撑多久?
下一个比赛周末,法拉利能否彻底调整状态?恐怕谁都不敢打包票。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车队再继续这样的操作,我们很快就会听到汉密尔顿、勒克莱尔以及塞恩斯的更多抱怨。从“红色风暴”到“红色笑话”,法拉利正滑向一个危险的边缘,而留给瓦塞尔和他的团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