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刀割肉,方知其痛。” 这句话,套在眼下的车市寒冬,颇有几分切肤之感。
近日,江淮汽车祭出了四月的“成绩单”,望着那抹让人心惊的赤字,实在难以释怀。车企如人,谁不想步步高升,奈何现实总爱猝不及防地给你一记闷棍。
简而言之,江淮汽车四月售出三万余辆,听起来尚可,但与去年同期相较,竟少了3.55%。更令人扼腕的是,新能源车——这本该是车市的“掌上明珠”,江淮却遭遇断崖式下跌,跌幅高达35.78%,仅售出区区一千五百余辆。这好比一场大考,总分勉强及格,但优势科目却成“阿喀琉斯之踵”,岂能不令人扼腕?
这并非江淮汽车首次“折戟沉沙”。自去年金秋十月伊始,其销量便如脱缰野马,一路向下狂奔。十月骤降20%,十一月续跌15%,十二月再挫11%,今年一月锐减9%,二月依旧下滑9%,三月勉强止跌1%,到了四月,依旧未能扭转颓势。七个月,持续下行,这绝非小恙,亟待刮骨疗毒。
缘何新能源汽车反成江淮的“梦魇”?环顾当下新能源车市,简直是“诸神黄昏”。特斯拉、比亚迪,新势力造车,个个摩拳擦掌,竞相推出各式新车,价格战更是愈演愈烈。反观江淮汽车,或许在技术积累、营销策略上,尚未能赶上这股“滔天巨浪”。
新能源汽车销量跳水,可否称其为“拖后腿”?从冰冷的数据来看,确凿无疑。江淮整体销量降幅尚可控,但新能源汽车的跌幅却远超整体水平。这好比一支队伍,有人奋力冲锋,有人却裹足不前,甚至倒退,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这委实让人扼腕叹息。时下,新能源汽车已成大势所趋,堪称车市增长的强劲引擎。燃油车勉力支撑,新能源车却一蹶不振,这岂非煮熟的鸭子飞了,令人追悔莫及?
当然,也不能尽数归咎于江淮。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堪称一片红海,各路品牌、各款车型,令人目不暇接。消费者选择日趋多元,自然也稀释了每个品牌的市场份额。
然,江淮汽车亦在奋力“突围”。譬如,推出高端品牌“尊界”,意图叩开豪华市场的大门,预售价甚至触及百万级。同时,积极拓展代工、合资业务,希冀多条腿走路。这些举措,能否拨云见日,尚需市场检验。
提及合资,便绕不开江淮与大众的联姻。然,合作亦带来“甜蜜的负担”。数据显示,大众安徽的亏损,直接掣肘了江淮的净利润,亏损额高达13.5亿元。这恰如合伙经商,一方盈利,一方亏损,最终结算,或仍难逃亏损命运。
眼下,江淮亟待厘清的头绪甚多。须加速淘汰陈旧车型,倾注资源攻克核心技术,诸如800V高压平台、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同时,亟需明晰品牌定位,或携手华为,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或深耕性价比市场,重塑产品矩阵。
长远来看,江淮那笔49亿的定增募资,用于高端智能电动平台项目,以及与华为在车机系统、充换电网络的深度绑定,均是难得的契机。若能抓住这些机遇,重构技术生态,或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绝地反击。
江淮汽车的销量颓势,并非孤例。诸多传统车企在转型升级的征程中,均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恰如巨象转身,需要时间与耐心。
倘若江淮汽车能在未来两年内,于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找准战略方向,那么新能源业务,或将成为新的增长极。与华为的合作,亦能助力其品牌形象的跃升。
然,这仅是美好的期许。最终鹿死谁手,仍需交由市场这块试金石来评判。我们期冀江淮汽车能尽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披荆斩棘,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谨此提示,本文提及的销量数据,均引自江淮汽车官方发布的产销快报,仅供参考,一切以官方数据为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