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这个大江湖里,日系车靠省油耐用站稳脚跟,德系车靠着百年技术积淀称王称霸,美系车用大空间和舒适性俘获人心,国产车靠着智能配置和性价比杀出血路。
可偏偏有个韩国豪华品牌捷尼赛思,在这片红海里扑腾了十几年,到头来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
2024年全年销量1328辆,平均一个月卖100多台,这成绩连普通4S店养活自己都够呛,更别提和BBA动辄月销几万台的豪华车掰手腕了。
要说这韩国人把豪华车造得不如国产车,倒也不是没道理——毕竟人家现代起亚在中国卖得风生水起,怎么到了高端市场就集体哑火?
品牌定位:从"宾利平替"到"山寨标本"的滑铁卢
第一次听说捷尼赛思的人,十有八九会问:"这车标咋跟宾利似的?"确实,那盾形格栅配上四眼大灯,乍一看跟宾利就像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市场调研显示,北上广深的消费者里有六成直接把它认成宾利仿品。这可真是哭都哭不回来——你想走高端路线,结果消费者脑子里只想着"韩国版宾利",这定位比坐过山车还刺激。更扎心的是,当真正想买宾利的人知道这是韩国车,扭头就走;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又觉得"山寨货不配叫豪华"。就像你花大价钱买了件高仿奢侈品,既怕被人看穿掉面子,又觉得不值这个价,这种拧巴心理把捷尼赛思卡在尴尬的夹缝里。
要说这品牌改名的骚操作也是没谁了。2008年第一次来中国叫"劳恩斯",听着跟"老二"似的没啥存在感;2014年改名"捷恩斯",结果还是查无此人;2021年第三次换名"捷尼赛思",本想着靠无人机表演刷存在感,谁知道无人机飞得再炫,车还是卖不动。三次改名三次扑街,活像游戏里反复读档的玩家,愣是把消费者整不会了。
产品策略:给油车套马甲,电动化慢半拍
走进捷尼赛思的展厅,销售最爱说的就是"我们和BBA用的是同款发动机""底盘调校是欧洲团队操刀"。这话乍听挺唬人,但仔细一看配置单就露馅。就拿主销车型GV70来说,30万出头的入门款连360度全景影像都没有,座椅还是仿皮材质。搁现在这个价位,国产车早把L2级自动驾驶、座椅加热通风玩出花了,捷尼赛思还在玩十年前的配置套路,这不是明摆着拿消费者当冤大头吗?
最要命的是电动化转型。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都超过50%了,捷尼赛思还在搞"油电并行",纯电车型GV60续航才451公里,还没跑出上海市区就得找充电桩。更讽刺的是,人家特斯拉Model Y续航都干到594公里了,小鹏的智能驾驶系统都迭代到第三代了,捷尼赛思还在用五年前的技术方案。就像智能手机时代硬要推诺基亚按键机,消费者不买账太正常了。
渠道困局:19家门店的"贵族病"
豪华品牌讲究个"触手可及的尊贵",可捷尼赛思的经销商网络简直让人怀疑人生。全中国就19家门店,集中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成都车主要是车坏了,得驱车300公里到重庆才能修,耗时超过5天不说,换个前大灯总成要3万2,比奥迪Q7还贵四成。更绝的是,连自家员工都不买自家车——2023年内部统计显示,中国区员工购车比例不到0.5%,销售顾问自己都觉得卖这车丢人,还怎么让消费者掏腰包?
对比人家奔驰全国600多家4S店,特斯拉全国2000多个超充站,捷尼赛思这渠道布局简直就是在玩"饥饿营销"。有车主吐槽:"看车要跨省,保养要等半个月,修车要自己买配件快递过去",这哪是买豪车,分明是找罪受。
文化认同:从"性价比之王"到"廉价代名词"的魔咒
韩国汽车工业起步就是靠模仿日本,后来又跟在欧美后面亦步亦趋。这种"跟随者"的基因,注定了捷尼赛思在高端市场缺乏底气。中国消费者买豪华车,买的不仅是四个轮子,更是品牌背后的文化认同。奔驰代表德国工匠精神,宝马彰显驾驶乐趣,特斯拉象征科技未来,可捷尼赛思除了车标像宾利,实在找不到让人心动的文化符号。
更尴尬的是中韩关系的微妙变化。这些年韩流在中国遇冷,从三星手机到现代汽车,韩国品牌集体遭遇信任危机。有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韩系豪华品牌的信任度只有德系的17%,这就像给捷尼赛思判了死刑缓期执行。就像你花大价钱追的韩剧突然被下架,连带着对整个韩国文化产品都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感因素比产品缺陷更难扭转。
生死时速:国产化能救命吗?
眼瞅着要被中国市场淘汰,捷尼赛思搬出最后一招——国产化。2025年宣布要在山东建厂,想学雷克萨斯靠国产降低成本。但这步棋下得实在险棋:一方面蔚来、问界这些国产新势力已经抢占了30%的高端市场,小米汽车带着互联网基因杀进来,比亚迪仰望U8直接把百万豪车价格打穿;另一方面现代集团坚持独资国产,不肯和本土企业合作,错失了供应链和技术整合的机会。更致命的是,品牌认知度还没培养起来就急着降价,这不是饮鸩止渴吗?
回看捷尼赛思三次入华史,就像部现实版《活着》。2008年带着"劳恩斯"名号进来,被当成现代的高端马甲;2014年改名"捷恩斯",结果被误认为韩系小众品牌;2021年三进宫改叫"捷尼赛思",本想靠无人机表演刷存在感,最后沦为大家口中的"最惨豪车"。现在国产化计划刚启动,就碰上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白热化,这日子怕是比蜀道还难。
结语:豪车江湖没有捷径
捷尼赛思的困境,本质上是整个韩系高端车的缩影。当你在燃油车时代靠性价比起家,突然想转型豪华品牌,却发现品牌溢价需要几十年积累;当你还在玩"油改电"的把戏,市场早已进入智能电动车时代;当你把营销预算砸在无人机表演上,竞争对手却在死磕用户真实需求。这就像拿着冷兵器冲进热兵器战场,败得一点都不冤。
说到底,豪华车市场从来不是靠车标长得像谁就能立足的。消费者愿意为BBA买单,是因为百年技术沉淀形成的信任感;愿意为特斯拉买单,是因为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带来的新鲜感;愿意为蔚来买单,是因为换电服务和社区运营带来的归属感。这些捷尼赛思统统没有,光靠换个车标就想混吃等死,早晚得被市场淘汰。最后抛个问题给大家:你觉得韩系车在中国还有机会翻盘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