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 six years later, I’m honored to introduce the latest XPENG model I’ve had the privilege to design.
毫无防备,昨日,小鹏汽车设计师 Rafik Ferrag 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则新车短片,这位法国设计师曾主导负责小鹏 P7、P5 的造型设计。
在这条新车短片的结尾,一处硕大的「THE NEXT」字幕完成对这台车的定义,夸张的比例,极其超前的造型姿态,Rafik Ferrag 兴奋地写到:
「这一次,我们以创新的原创美学突破了界限,摒弃行业传统而陈旧的规范,树立了未来主义的新标杆」。
结合此前多次被捕捉的路试谍照细节,我们可以大胆推测:
Rafik Ferrag 所发布的这台新车,极有可能就是内部代号为 E29 的新款 P7。
截图来自 Instagram@rafik_ferrag
今日早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亲自在社交平台上确认消息,他写道:
是的,我们的内心始终有一个让人激动的名字,小鹏 P7。这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次迎来大概款,这不是一款概念车,我们做的只是把它从未来带到现在。它来了。
时隔 5 年,小鹏的灵魂车型终于迎来了改头换面的焕新。
截图来自微博@XP-何小鹏
以 Ultra 之名,回到未来
除了偶然被捕捉的 E29 路试谍照,全新小鹏 P7 的筹备工作早有传闻。
今年 3 月,有消息报道称,小鹏汽车曾在 2 月于国家知识产权商标局申请了「P7 Ultra」的商标,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该商标正处在实质审查阶段。
2 年前的小改款迭代后,初代 P7 的车型命名多了一个「i」的后缀,可以理解为是舒适性配置的补齐,而如今 Ultra 后缀的加入,给新 P7 的驾控、性能留下了更多遐想空间。
图片来自网络
一款车历经 5 年迭代,在当下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实属难得一见,同时相当具有历史意义的是,正如何小鹏所说,全新 P7 还将会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次迎来大改款时刻。
他如此写下了内部团队对新 P7 的设计思考:
五年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造型才是我们想象中的下一代的小鹏 P7?
历经上千版设计方案,我们把它从梦想带到现实。
全新小鹏 P7 可能是我们有史以来情感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我们的中外设计团队用非凡的想象力,原创的时尚美学设计语言,打破枯燥相似的设计思维,引领新的潮流。
这是一辆科技的,时尚的豪华轿跑,我们共同拥抱未来。
大改款,创国产新势力之先河,全新小鹏 P7 有了哪些改动?
先看前脸,如果说 P7i 算作是小鹏汽车 2.0 时代作品的话,那么新 P7 就完全跨入到了 3.0 时代,其整体科幻、超前的设计风格,与小鹏汽车现有的 P7+、MONA、X9 序列相当接近。
新 P7 用了一条近似于机盖接缝的细窄灯带,取代了 P7i 原有的三段式「光剑大灯」,灯组下移、贯穿整个车头,从视觉上拉长了 P7 的车头前倾长度,使得新 P7 的正脸更加运动、富有战斗感。
这条贯穿式细窄大灯又在 P7 的车头两侧,做了额外的上下延伸,这种灯组的分化处理手法,跟 MONA M03 的灯组近似,提升层次感、辨识度之余,还赋予了新 P7 更强的情绪张力。
值得注意的是,从官图释出的细节来看,新 P7 与 P7i 在前角激光雷达的位置存在着明显差别,预计新 P7 与 X9 保持一致剥离双前角激光雷达,启用小鹏 AI 鹰眼视觉方案。
来至车身侧面,新 P7 与 P7i 的最大不同集中在了尾部姿态。
相比 P7i 流畅、自然的下落线条,新 P7 则在后角窗点位做了拉长、翻折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带出了新 P7 更锐利、轻薄的臀部。
在其底部,新 P7 采用了造型、面积更夸张的黑化扩散器,帮助 P7 塑造出了更上扬、从视觉上看,新 P7 所有的车侧线条,从车头最终收束到车尾的最外点,一气呵成。
尽管如此,车侧的姿态仍是新旧 P7 最为相似且存在感情联结的地方,无论新 P7 的车头多么低趴、激进,车尾多么张扬、个性,难以否认的是,我们都能在整个车侧框架下,看到初代 P7 的影子。
在车尾的后 45 度角位置,我们可以更直观看到新旧 P7 的尾部变动细节。
与 P7i 传统运动家轿的设计语言大有不同,新 P7 车尾在所有线条收束后,呈现出了棱角分明的纺锤状,替换掉分段式的「光剑尾灯」,新 P7 的尾灯与前大灯保持一致,灯组在贯穿车尾后,迅速在灯端两侧落下,延伸出两根细窄的轮廓灯带。
此外,在这条新车视频短片里,Rafik Ferrag 还向我们展示了硕大的电动尾翼,可以确定的是,小鹏汽车在新款 P7 的运动性上着墨不少。
尾部结构、灯组的调整,都在遵循着一个共同原则:化繁为简,回到未来。
全新小鹏 P7 的电动尾翼
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点,新 P7 纺锤状的车尾设计,让我想到了小鹏产品序列里,同样不遵循常规,采用猎装姿态的 P7+。
何小鹏曾在一次面对面专访中,提到了小鹏新车造型的设计决策过程,当时 P7+ 的猎装造型拍板,经历了两次投票,他这样回忆了第二次投票历程:
不参与(第二次)投票了,我认为我不参与不回触及下限。但是我参与下限可能会没有上限,举例,一旦我参与了投票,并且做了决定,最后遇到困难,他们会说这个事情是小鹏决策的,他会推卸责任。
而随着全新 P7 的亮相,这应该也是小鹏汽车造型设计团队,在足够自由度之下,交出的第一组完整的风格鲜明却统一的产品序列。
小鹏 P7+
当下就是最佳土壤
2020 年,小鹏汽车将初代 P7 运作上市,超前、惊艳的外观,帮助小鹏汽车迅速打开局面,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拔得头筹。
上市次年,小鹏 P7 累计交付超过 5 万辆;2022 年,P7 全年交付超过 5.9 万辆新车,约占小鹏汽车当年销量近 50%,P7 的灵活一现几乎扛起了小鹏汽车的「半壁江山」。
但销量并不是 P7 成为小鹏汽车灵魂产品的唯一因素,更难能可贵的是,仅凭借小鹏 P7 一款车,小鹏汽车就已经完成了品牌 DNA 的刻画:
小鹏汽车曾在 P7 上市后,发布过一份颇为细致的车主用户画像报告,其中提到过 P7 超过 47%的车主年龄介于 26-35 岁之间,一线+新一线车主占比超过 74%。
至此,小鹏立住了年轻、科技的品牌调性,P7 的战略地位也完成了升华,对于小鹏汽车来说,P7 近似于品牌的图腾。
Rafik Ferrag 与小鹏 P7
为什么这样一款现象级重磅产品,直到 5 年后才真正迭代?
这与小鹏这几年的销量浮沉紧密相关。
仅借 P7 一款新车,显然不能帮助小鹏在竞争激烈的新造车赛道站稳脚跟,经历 G9 失利后的小鹏,进入到了漫长的调整低潮期:
2023 年,小鹏汽车全年累计卖出约 14.16 万辆新车,月均销量仅为 1.18 万辆。作为参考,小鹏汽车在 2022 年的销量达到了 12.07 万辆,在有新车的 2023 年,小鹏汽车的销量仅实现了不到 20%的同比增长。
坠入低谷的小鹏,首要目标是将重心放在走量新车,何小鹏自己的造车心态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他曾在接受晚点 Latepost 的采访中提到自己对规模重要性的思考,他说:
过去是「中规模、高研发、高成本」,精而美,我 2022 年就意识到,这个路线很难走通。卖不好车,就不可能有高研发费;没有足够多的研发费,就做不好科技;做不好科技,长期我就打不过别人。
回到原点,我需要建好商业能力,造好车,卖好车,战略上要在 10-20 万价格带布局,所以有了 2023 年和滴滴的合作。
何小鹏-图片来自:Reuters
假使我们以 2023 年年中为界,去回顾小鹏汽车的新车序列,我们能够发现小鹏汽车操盘的巨大差异:
P7i、G6 可以看作是小鹏汽车这一区间的前半段作品,而小鹏汽车在这两款这个产品上,都曾刻意强调了运动、性能,譬如是 P7i 延续了初代颇具代表性的鹏翼版,再譬如是 G6 在上市初期,官方曾将其与 Model Y 拉上了赛道做了驾控对比。
而代表着后半段作品的 X9、MONA M03 以及是 P7+,则将产品定义、宣发的重心移到了家用、舒适方面,比如是 P7+ 支持通风、加热功能的大满配四座配置等等...
结果也显而易见,强调运动卖点的两款车都有些吃力不讨好,销量劲头难以维持;而 X9、MONA M03 以及 P7+ 三款车,成为了小鹏汽车「起死回生」的关键产品。
小鹏汽车这一时期的转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极力弱化运动概念,切入最主流的家用市场,不惜一切造血留在最后牌桌。
X9、MONA M03、P7+ 三款车型发布后,小鹏汽车重新从 ICU 推出了出来。
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小鹏汽车累计卖出了超过 9.4 万辆新车,实现同比增长 331%。
喘回一口气的小鹏,终于有足够的精力、时间去打造 P7 这款灵魂级产品。
培育一款纯电性能车,是需要土壤的,产品力、品牌精神以及用户基础缺一不可:
在过去的一年里,纯电轿车市场变革翻天覆地,小米在 SU7 Max 基础上,再推挑战纽北的小米 SU7 Ultra,将运动轿车这个细分市场的热度重新带了起来,而「纽北」、「性能」、「驾控」的这些关键词,也开始真正走到了聚光灯下。
现在,就是重新培育 P7 Ultra 运动调性的最佳土壤,小鹏推出新款 P7 正是时候。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过多关注走量家用车,难免让小鹏在个性化上有所失去,进而削弱了小鹏高端的品牌调性。
特别是小鹏推出 MONA 向下求生后,在 30 万级纯电轿车市场失守,致使品牌调性发生偏移,让市场留下了小鹏品牌力不强的印象。
但可不要忘记,除了科技、年轻,运动同样是小鹏最原始的品牌基因,刚刚亮相的 P7 Ultra,还是小鹏在经历波折后,变得更坚韧的全新图腾。
今年 3 月,莲花集团 CEO 冯擎峰曾在社交平台公开喊话,他说:
从内燃机时代到新能源时代,对赛道的敬畏并不是电机与马力的单纯堆积,大马力与直线加速已然唾手可得,但弯道快的恐怕只有莲花和保时捷。提升动力做到性能平权是好事,但只能提升加速,无法应对弯道以及紧急情况,只会为驾驶者增加烦恼。
小鹏汽车动态体验产品总监迅速接过了话茬,大意是 ——
马上就有第三家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