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有驾

俄罗斯汽车市场这些年是真的变脸快。原来满街都是德系、法系、日系的标志,现在一到路口,奇瑞、哈弗、吉利成了一水儿主角。2022年那场冲突之后,西方国家制裁就像下暴雨,把车企逼得一个个卷铺盖走人,工厂甩卖价低到让人哭笑不得。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有驾

法国雷诺最先扛不住压力,在莫斯科有座年产能16万辆的大厂,说撤就撤,一卢布转给政府,这价格跟白送差不多。当时雷诺的Logan可是家用市场里的香饽饽,就这么没了。同一年,日本日产也上演同样戏码,把圣彼得堡那个专门生产Qashqai和X-Trail的工厂以一欧元卖掉,比买瓶矿泉水还便宜。这两家算账的时候都心疼得够呛——日产直接认赔超过6.87亿美元损失,这种数字看着都肉疼。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有驾

德国大众动作稍慢点,但也是无奈割舍卡卢加大厂,那地方年产能超20万台,当地中产喜欢Passat和Polo,大众也只能忍痛甩手给本土企业Art-Finance;至于具体多少钱没人说,但业内猜测肯定远低于造价成本。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有驾

奔驰更干脆,高端E级车型基地叶西波沃工厂直接打包交给当地经销商Avtodom,不管曾经销量前三风光几何,到头来还是要清仓走人。现代汽车一直稳居俄罗斯销量前列,也只好在去年年底关门停业,彻底退出。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有驾

这波撤退堪称“资产大清仓”,设备库存全都随行李一起处理,有些连经销商网络都顾不上收拾。很多外资品牌还想着以后局势缓和再回来,可惜等他们回过神,中国车企已经占领阵地。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有驾

说实话,这么好的机会谁会放过?中国车企反应速度惊人,不仅接盘闲置工厂,还带着技术和管理团队改造升级,让那些废旧流水线重新跑起来。有几个核心优势摆在那里:抗压能力强,本地化做得快,而且产品真对路子,完全贴合俄罗斯用户需求。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有驾

江淮汽车抢到了第一块蛋糕,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从雷诺手里接下莫斯科老牌Moskvich项目,把自家Sehol X4变身为Moskvich 3投入量产。这速度比炒菜还快,很短时间内填补了空缺,如今运营稳定,新款M70马上排队上线,那16万辆年产能一点没浪费。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有驾

奇瑞表现更猛。一月份刚拿下前日产圣彼得堡工厂,就推出Xcite X-Cross 7(其实就是Tiggo 7 Pro Max换壳),上市后五个月销量直奔三千辆,被评为当地最佳新品牌。不久又吞并前奔驰高端基地,还有大众主力工厂,各种车型齐发,一条龙覆盖高低端市场,从组装到销售效率拉满,目前基本处于满负荷运作状态。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有驾

长城早就在图拉附近布局生产线,自2019年以来物流搞得挺顺畅。今年扩充到十万台,下步目标二十万,每次看到哈弗H6或H9霸榜SUV销量,都觉得当初选址确实有眼光。本土用户逐渐习惯开国产SUV,上班族、出租司机采购订单一批接一批,中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是嘴上功夫,是现实数据撑起来的结果。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有驾

除了这几位明星外援,吉利与长安也没闲着,要么平行进口,要么联手本地经销商疯狂拓展渠道,多品牌协同发展模式玩得溜。目前市面上的格局已彻底翻篇:中国品牌全面碾压,无论是乘用还是商务领域都有明显优势,每逢月度统计榜单,总有七八个席位属于国产阵营,本土拉达勉强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其余全部被挤出圈外。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有驾

份额变化太夸张:四年前才只有百分之九,今年蹭蹭涨到了将近百分之六十,上半年略微回落但六月又飙升至百分之五十七左右。从马路上随便拍照,看见的不是大众Polo,就是奇瑞Tiggo或者哈弗系列,大多数出租公司早就把采购名单换成中国产品,经销厅展台也全是国产logo,对技术参数讲解熟练程度令人咋舌,用一句“绝对主力”形容毫不过分。

替中国搭了底子,还顺手帮中国把新房热乎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亏惨了-有驾

从经济层面看,“白菜价”甩出的资产让西方集团血亏不少,比如雷诺自己承认吃进二十亿欧元损失;日产则明晃晃公布赔掉六点八七亿美元,还有大众和奔驰虽然没有详细数字流出,但按照核心资产贱卖情况来看,同样够喝上一壶。不止钱的问题,更关键的是产业链断裂后想重返谈何容易——政策优惠取消,中国企业体系健壮牢固,又形成完整供应链闭环,只剩零星竞争空间可钻缝隙尝试,比如通过中亚绕道转口。但现实很骨感,高昂流通成本,加上中国车型性价比太高,使这些努力效果有限,很难再复刻往日辉煌场景。

现在看来,全程就是活生生的一出讽刺剧。本意想靠制裁封锁俄罗斯,却意外助攻中国企业完成产业扩张,看似巧合背后其实多少透着一种命运捉弄味道。“嫁衣+暖床”的梗放这里真的不夸张——不仅基础建设让别人捡漏,还连配套服务都拱手相赠。如果说以前俄国街头洋气全靠欧美日,现在这个版图已然归属东方制造,再去细数那些离开的名字,不过是一串模糊背影罢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