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咱们邻国印度,一款新的电动摩托车上市了,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这款车叫TVS Orbiter,售价是9.99万卢比,换算成咱们人民币,大概是八千块钱出头。
有意思的是,厂家给它的定位是“入门级”产品。
一听到“入门级”还要卖八千多,很多国内的朋友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这价格是不是有点高了?
毕竟在咱们国内,电动车市场竞争那么激烈,八千块的预算,已经能买到相当不错的中高端智能电动车了,无论是续航、动力还是各种智能化的功能,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那么,印度这款所谓的“入门车”,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敢定这个价呢?
这事儿咱们得掰开来,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就得正视这个价格背后的市场差异。
八千块钱,在咱们中国电动车市场是什么概念?
这个价位,你完全可以走进任何一个主流品牌的店里,底气十足地挑选一款配置相当全面的产品。
真实续航跑到一百公里以上是基本操作,最高时速轻松超过七十公里也比比皆是,更别提什么手机无钥匙解锁、智能防盗、在线导航、远程控制这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智能功能了。
可以说,中国制造凭借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已经把高配置电动车的价格打到了一个非常亲民的水平。
所以,当我们用国内的标准去看印度这款Orbiter时,自然会觉得它贵。
这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咱们国家在电动车这个领域,无论从技术普及还是成本控制上,确实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让老百姓能用更少的钱,享受到更好的产品。
当然,光看价格就下结论有点草率,咱们还得看看这八千块钱到底花在了哪里。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这款Orbiter搭载了一块3.1千瓦时的电池,宣称的续航里程达到了158公里。
这个数字听起来相当诱人,但这里面有个小知识点需要注意,就是它的测试标准叫“IDC”,也就是印度驾驶循环工况。
说白了,这是一种在实验室里,模拟非常平稳、节能的驾驶方式测出来的理论最大值,跟咱们平时在马路上红绿灯、堵车、急加速的真实路况有很大差别。
这就好比汽车厂家标的“等速油耗”,好看是好看,但实际开起来基本达不到。
所以,对于这个158公里的续航,我们得理性看待,打个七折八折可能更接近日常使用的真实水平,也就是在100到120公里左右。
这个续航对于城市通勤来说是完全够用的,但用一个理论峰值来宣传,大家心里有个数就行。
至于动力,厂家目前还没公布详细的电机参数,只说了最高时速被限定在68公里/小时。
这个速度对于一款主要在城里跑的代步车来说,其实是个非常务实和安全的选择,不追求极限飙车,而是保证了日常通勤的效率和安全性。
接下来,要说到这台车最有意思,也最能体现设计师功力的地方了,那就是它的轮子。
它用了一个很特别的组合:前轮是14英寸的,后轮是12英寸的。
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这前后不一样大,看着多别扭啊?
但这恰恰是它设计上的一个巧思。
你想想,咱们骑车最怕什么?
过减速带、压到小坑洼,车子一颠,感觉人都要飞出去了。
前轮作为引导轮,尺寸越大,它“碾”过障碍物的能力就越强,行驶起来就越稳定、越舒服。
一个大的前轮能够更平顺地滚过路面的不平整,大大提升了骑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感。
那后轮为什么又要用小一点的呢?
这主要是为了实用性。
后轮尺寸小了,可以给座位下方的储物空间腾出更多地方,同时,小轮毂的转动惯量也更小,搭配电机驱动,在起步和加速的时候,动力响应会感觉更直接、更轻快。
所以说,这个“前大后小”的设计,绝不是随便乱来的,而是在稳定舒适和空间灵活性之间做出的一个非常聪明的平衡,这种从用户实际体验出发的设计思路,确实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台车真正的“杀手锏”,也就是它在实用性方面的配置。
如果说前面的价格和性能参数还让你觉得这八千块花得有点冤,那接下来的这些功能,可能会让你觉得物有所值了。
首先是它的座桶储物空间,达到了惊人的34升,官方说可以轻松放下两顶头盔。
这是什么概念?
在国内市场上,绝大部分同级别的踏板车,能放下一顶全尺寸头盔就算空间大了,而Orbiter能容纳两顶,这意味着你和家人朋友一起出门,再也不用尴尬地拎着头盔逛商场、吃饭了,这个便利性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
其次,它还有一个宽达29厘米的纯平脚踏板。
这个设计对于日常载物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无论是上班的电脑包、买菜的购物袋,还是偶尔要带的快递箱子,都能稳稳当当地放在脚下,极大地扩展了这台车的装载能力。
相比那些中间有道梁凸起来的车型,这种纯平地台的实用性要高出好几个档次。
除此之外,它还把很多通常在中高端车型上才有的配置变成了标配,比如定速巡航,跑长一点的路可以解放右手;还有坡道辅助,在上坡起步时不会溜车;泊车辅助,也就是倒车功能,对于力气小的用户来说非常方便。
再加上经济和动力两种驾驶模式,以及通过手机APP连接车辆,实现导航投屏、防盗报警、远程查看状态等一系列智能化操作。
把这些全部加起来看,你就会发现,TVS Orbiter虽然名叫“入门级”,但它给你的东西一点都不少。
它的造车理念很清晰:不盲目追求性能参数的极致,而是把成本和技术都投入到用户每天都能用得上、感受得到的实用功能和舒适体验上。
所以,回过头再看它八千多元的售价,虽然在咱们看来性价比不算顶尖,但对于追求稳定、舒适和超强实用性的特定用户群体来说,它或许正是一个恰到好处的选择。
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评价一款产品,不能只看单一维度,而是要看它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为目标用户解决了哪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