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汽车媒体人,我最近参加了不下十场电动车试驾会。当收到一汽丰田bZ5的试驾邀请时,说实话内心是抗拒的——毕竟丰田bZ3留下的"廉价感""反人类设计"等槽点还历历在目。但试驾完bZ5后,我必须承认:这款车可能是丰田电动车翻身的关键一步棋。
外观颠覆:当保守派玩起"激进美学"
第一眼看到bZ5实车时,我愣了三秒。这真的是丰田吗?锤头鲨前脸搭配钻石立体切割型面,贯穿式LED日行灯两侧回旋镖式设计,完全颠覆了丰田传统燃油车的设计语言。最惊艳的是其21英寸轮毂(入门版18英寸)——要知道这个尺寸在同级电动车中都是顶配才有的配置。
但真正体现设计功力的地方在于:溜背式轿跑造型居然没有牺牲后排头部空间。我1米85的身高坐进后排,头顶仍有一拳余量。隐藏式门把手也改进了bZ3上备受诟病的内翻式设计,回归了更符合直觉的弹出方式。这些细节说明丰田确实在聆听市场反馈。
内饰革新:从"廉价感"到"轻奢范"
坐进驾驶舱,15.6英寸悬浮触控屏立刻成为视觉焦点。这块显示屏的响应速度明显优于丰田以往的车型,支持方言识别的智能语音系统也是个惊喜——用重庆话喊"开空调26度",系统秒懂执行。
更值得肯定的是用料升级:中控台大面积使用软质材料包覆,座椅采用打孔真皮配合蓝色缝线,搭配256色氛围灯和车载香薰系统,完全摆脱了bZ3上那股浓郁的"网约车塑料感"。不过仍有提升空间:部分按键的阻尼感还是暴露了丰田的成本控制传统。
智驾表现:日系车的"保守"反而成了优势
体验L2级辅助驾驶时发现了戏剧性一幕:在拥堵的北京东三环,bZ5的ToyotaPilot系统展现出与特斯拉Autopilot截然不同的性格——它不会激进地频繁变道超车,但跟车距离保持得异常稳定,对加塞车辆的识别也更快。这种"保守"策略反而让乘坐体验更舒适。
硬件配置上,33颗感知硬件(包括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属于同级主流水平。实测中,自动泊车对窄车位的识别成功率很高,但垂直车位泊入需要多调整1-2把,不如某些新势力品牌流畅。
性能与续航:丰田式的"精准刀法"
200kW电机带来6.9秒破百的加速,这个数据在电动车领域不算惊艳,但胜在输出线性——没有很多电动车那种"踹背感",加速过程更像是大排量自吸发动机的渐进推进。这种调校显然更符合家庭用户需求。
续航表现倒是超出预期:在30℃空调全开+高速巡航的工况下,表显电耗维持在14.8kWh/百公里,630公里CLTC续航的实际达成率约85%。快充测试中,从30%充至80%耗时26分钟(峰值功率150kW),与官方数据基本一致。
写在最后:丰田电动化的关键转折点
试驾结束后,我特意找了位刚提了比亚迪宋PLUS EV的网约车司机一起体验bZ5。他的评价很直接:"要是早两个月出这车,我可能就不买比亚迪了。"这句话或许道出了bZ5的核心竞争力——它终于让丰田电动车从"无奈之选"变成了"心动之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