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ntis新CEO敲定,困局未解
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在宣布新任CEO安东尼奥菲洛萨上任的同时,北美工厂的机器却突然停转。900名工人被临时解雇的消息,与特朗普政府25%的汽车进口关税政策同步落地,这家跨国车企的股价应声跌至疫情以来最低点。更讽刺的是,就在半年前,他们刚刚暂停了电动皮卡生产线,转而拥抱燃油车市场。
北美市场的生死赌局
菲洛萨的上任被外界视为Stellantis对美国市场的最后一搏。这位北美首席运营官在内部信中直言,关税政策让公司“每辆车的成本凭空多出1.5万美元”,而被迫停产的加拿大温莎工厂,正是道奇Charger Daytona电动版的生产基地。
数据揭示的残酷现实更令人心惊:2025年第一季度,Stellantis在美销量同比暴跌12%,旗舰电动车型Jeep Wagoneer S仅卖出2595辆,不及特斯拉Model Y的零头。经销商们嘴上说着“对燃油版道奇Charger充满信心”,手里捏着的订单却暴露了真实想法——电动版销量虽比燃油版翻倍,但整体销量仍暴跌49%。
菲洛萨与特朗普的白宫会面像极了走钢丝表演。总统坚持25%关税不动摇,却松口放宽排放标准,允许车企继续生产高利润的燃油车。这种政策摇摆让Stellantis陷入两难:既要迎合美国市场的燃油车需求,又得面对欧洲严格的碳排放法规。董事会或许忘了,他们11.6%的欧洲市场份额已被雷诺反超,而后者29.6%的新能源车占比正疯狂吞噬市场。
电动化转型的撕裂之痛
当菲洛萨忙着安抚北美经销商时,慕尼黑的工程师们正在为电动化进度表抓狂。Jeep Wagoneer S电动车在底特律车展亮相时有多风光,现实就有多打脸——这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因续航和智能化短板被消费者抛弃。
更糟糕的是战略层面的精神分裂。一边暂停墨西哥工厂的电动SUV生产,一边又宣称要推出“带备用发动机的电动皮卡”,这种缝合怪式的产品策略,连自家员工都吐槽“既得罪环保派,又惹恼保守派”。分析师尖锐指出,Stellantis的电动化投入还不到通用汽车的三分之一,却幻想用多能源平台通吃全球市场,结果就是欧洲电动化进度落后三年,北美市场被关税勒住咽喉。
全球棋局的进退维谷
菲洛萨的办公桌上摆着两份催命符:一份是可能出售玛莎拉蒂和阿尔法罗密欧的评估报告,这两个豪华品牌去年在美销量加起来不到1.5万辆,却要承受25%的关税暴击;另一份是中国车企的收购意向书,传闻奇瑞已派出谈判团队,随时准备接盘Stellantis割肉的品牌资产。
而在太平洋另一端,比亚迪的电动巴士正开进底特律街头。当美国车企忙着增产燃油皮卡时,中国对手的电动车已拿下欧洲8%的市场份额。某位不愿具名的供应链主管酒后吐真言:“我们现在像在赌场里玩轮盘赌,既盼着特朗普连任保住燃油车市场,又怕四年后电动化浪潮卷土重来,到时候连赌桌都上不去。”
菲洛萨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必须在美国燃油车红利消退前找到止血方案,又要在欧洲市场守住电动化桥头堡,还得提防中国对手的包抄突袭。这场三线作战的困局,或许比当年克莱斯勒破产重组更凶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