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这物件儿,说白了,就是个工业品。
可工业品也讲究个卖相,尤其现在都兴“颜值即王”,车身线条要是有舛错,那可不是挠痒痒。
最近,长城汽车就在跟一个叫“顶盖外板天窗回弹”的幺蛾子较劲。
听着是不是有点云里雾里?
撂直了说,就是天窗装上车后,跟车顶不是严丝合缝,有凸有凹,损了品相,更要命的是,还可能漏雨。
这事儿,往大了说,伤筋动骨;往小了说,也够呛。
毕竟现在汽车市场厮杀这么惨烈, 一点点瑕疵都可能被对家揪住, 上纲上线成“质量门”,直接撂倒销量。
长城汽车这回算是自己“亮家丑”,把排雷过程摆出来溜溜,也算是表个负责任的姿态。
那,症结在哪儿呢?
文里头讲,是顶盖外板在出厂的当口, 有个“回弹”的茬儿。
糙着理解,就是铁皮在冲压定型后,会因为自身的筋骨, 稍稍“崩”回去一点, 导致模样跟图纸上的有了出入。
这听着好像稀松平常,可真要摆平它,门槛可不低。
你得晓得,长城汽车的顶盖外板,分有天窗和没天窗两种款。
这两种款的零件, 在出产的当儿, 有些工序是用一套家伙什儿。
这就抓瞎了, 如果只盯着有天窗款开刀, 搞不好没天窗款又出岔子; 反过来也一样。
这就好比,你同时要给俩娃做衣裳, 可就一把尺子, 咋量才能让俩娃都穿得舒坦?
长城汽车也算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试了好几种法子, 譬如调整拉深工序, 添些补偿。
结果一瞅, 有天窗款的精度是上去了, 可没天窗款却冒出了“光影变形”, 也就是车身皮囊看起来不顺溜, 像起了波浪。
这就像衣裳上多了几道褶子, 再好的料子也白费。
后来,他们又寻思着调整翻边工序, 通过挤压法兰来摁住回弹。
这法子看起来还行, 可又发现, 在一些犄角旮旯, 譬如天窗拐弯的地方, 光影还是拧巴。
这就像衣裳的领口, 咋熨都熨不平展。
末了, 他们捣鼓出一个折中的招数: 在保住光影顺溜的前提下, 稍微让渡一点中部平行差, 也就是允许天窗中部略微比车顶矮一截。
这就像给衣裳加了个里衬, 虽然整体厚度是厚了点, 但看起来更板正了。
这招数,说穿了,就是一种“妥协”。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个平衡点。
但这种妥协,不是稀里糊涂的让步, 而是摸清了问题的脉络, 也掂量清楚了各种风险。
说句题外话, 汽车制造, 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将就的过程。
设计师恨不得做出天仙下凡的美感, 工程师要盘算成本和可行性, 跑销售的要揣摩市场喜好。
咋在这些拧巴劲儿里头寻摸出最好的方案, 考的就是厂家的真本事了。
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 咱们一提到汽车质量不行, 就习惯性地归咎于“偷工减料”、“滥竽充数”, 是不是忘了汽车制造的复杂和挑战了?
汽车可不是搭积木, 而是数不清的零件、数不清的工序、数不清的试验攒出来的。
长城汽车这回公开“解题”, 也算是一种胸有成竹的表现。
敢于认栽, 敢于把拆弹的过程亮出来, 这本身就是一种长进。
毕竟,精益求精, 才能走得更远。
至于顶盖外板回弹这事儿, 盼着他们能彻底摆平它, 别让老百姓再为“面子”问题掏腰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