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日产,如今也陷入了暴击的深渊。”一年的时间亏掉两年的利润,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日产这波操作属实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更扎心的是,销量暴跌最严重的地方正是中国市场。想当年,日系车凭借“低油耗”“耐用”在中国横扫千军,而现在却被新能源车打得措手不及。
时代变了,消费者的选择也变了,日产的困境就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整个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浪潮下的“生死存亡”。
一、日系车的神话不灵了?
曾经的日产是日系车的“门面担当”。
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它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如今,这一切似乎都变了。
根据日产最新财报,截至2025年3月末的财年,日产净亏损达67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330亿元),创下20多年来的最大亏损纪录。更扎心的是,仅仅一年时间,日产就从2023财年的盈利4200亿日元跌入亏损深渊,亏掉了过去两年的利润。
销量下滑是罪魁祸首之一。2024财年,日产全球销量为334万辆,同比下降3%,其中中国市场成为“重灾区”,销量跌幅高达12%。
更可怕的是,与2021年相比,日产在中国的年销量从120万辆骤降至不足70万辆,短短三年,销量大跌40%,几乎是“腰斩”。显然,中国市场的表现对日产整体业绩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中国市场为何成“滑铁卢”?
那么问题来了,日产为什么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
答案其实很简单——新能源车来了,而且来势汹汹。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传统燃油车的优势被迅速削弱。
日产曾经引以为傲的“低油耗”“耐用”等特点,在新能源时代已经毫无竞争力。
数据显示,今年1-3月,本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5.7万辆,同比下降23%;日产同期大跌27%。尤其是今年4月,本田销量更是暴跌40%,日产也惨跌15%。
更扎心的是,这种下滑已经持续了13个月,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优势正在逐渐瓦解。
不仅如此,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国产品牌,凭借更高的性价比、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对于日产来说,这不仅是市场竞争,更是一次彻底的“降维打击”。
三、大裁员背后的生存挣扎
面对利润暴跌和销量下滑,日产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来“止血”。据悉,日产计划裁员2万人,主要集中在制造部门,同时还计划未来三年内关闭全球7家工厂。
裁员和关厂的背后,是日产试图通过降低成本来减少亏损,但这无疑会进一步削弱其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不仅如此,日产与本田的“兄弟联盟”也以失败告终。去年8月,两家公司曾计划经营合并,组建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巨头。
然而,本田却试图将日产变成自己的子公司,强行“变兄弟为父子”。这一提议遭到日产强烈反对,最终导致联盟计划破裂。
四、丰田为何逆势增长?
与日产、本田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为日系车企的丰田。
数据显示,今年4月,丰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14.28万辆,同比增长20%。不仅如此,丰田依然是全球最赚钱的汽车公司,2024财年营收2.4万亿人民币,净利润高达2300亿人民币。
丰田的成功并非偶然。首先,丰田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更加成熟,旗下的混合动力车型在全球市场表现亮眼;其次,丰田在全球市场的耕耘更加全面,去年全球销量达110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
这种稳健的全球战略,是日产和本田难以企及的。
结语
曾经的日系车,风光无限;而如今,它的神话正在被新能源车一寸寸瓦解。日产的困境不仅是它自己的问题,更是整个传统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浪潮下的缩影。
市场变了,消费者变了,时代变了,车企如果不跟着变,就只能被时代淘汰。
所以,这场汽车工业的“大洗牌”,你怎么看?是传统车企的宿命,还是新能源车的必然胜利?
欢迎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