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破天也就是个茶杯里的风波。
奇瑞一主事儿的,在网上撂了句狠话,嫌吉利新车“不入流”,结果直接被撸了。
这事儿一爆,舆论场上立马炸锅。
有人替奇瑞喊冤,说反应过度,也有人夸吉利大气,值得效仿。
可要是咱们细细盘它一盘,这事儿真就止于表面功夫?
先撂开场面上的事儿。
奇瑞那位挂名的姚飞,在社交平台上直接炮轰吉利银河星耀8,字里行间那叫一个刻薄,“一堆废铁,盖棺定论”、“后排憋屈”、“喇叭漏风”。
这话一出口,直接把吉利推到风口浪尖上。
奇瑞那边应付得也麻溜,赶紧出来谢罪,把姚飞给缴械了。
吉利这边呢,领班的杨学良也挺会来事儿,捧奇瑞管理到位,值得学习,还盼着大伙儿一道维护营生秩序。
明面上看,这事儿平息得也算周全,两边都挺会做人。
可问题来了,为啥一位主事儿的几句“实话”,就能搅起这么大的阵仗?
要知道,车圈互掐也不是头一遭了,之前的“遥遥领先”梗,不也挺上头的吗?
这次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姚飞的身份是奇瑞的扛把子。
他的一举一动,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做派,更是奇瑞的门面。
就像说书先生嘴瓢,可不能一句“失口”就了事,因为他们背后站的是德云社,是整个相声这一摊子。
再往深里瞅,这事儿背后折射的是车圈竞争的白刃战。
现在新能源车杀得眼红,各家都想分一杯羹。
奇瑞风云A9和吉利银河星耀8,都盯准了中高端混动轿车这块肥肉,那是赤裸裸的竞品。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咱们老是习惯性地把锅甩给“企业公关危机”,可咱们是不是忽略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实话实说”的式微?
在商场上,大伙儿都习惯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很少有人肯站出来撂真话。
姚飞那句“废铁”评价,兴许不客观,兴许带着个人恩怨,但起码他敢于亮明自己的态度。
当然,措辞可能不太妥当,但这种敢于“叫板”的劲头,在如今这个八面玲珑的社会,反而显得有点出挑。
有人会说,商场如战场,容不下半点“真情流露”。
可要是咱们都只说好听的,不吐真言,那消费者又该何去何从?
要是大家都只顾着掂量自己的腰包,而无视消费者的感受,那这市场又该如何正向发展?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一些车评人测评新车时,只夸优点,闭口不谈缺点,甚至为了博眼球,故意挑起争端,引战。
这种做派,看着热闹,实则对行业进步毫无裨益。
反而是那些敢于挑刺,敢于说实话的测评,才能真正帮消费者擦亮眼睛,促使车企不断精进。
所以,奇瑞主事儿的被炒鱿鱼这档子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公关事件,它也映照了当下车圈竞争的焦灼,以及“实话”的缺席。
我们想看到的是一个更加敞亮、更加通透的营生环境,而不是一个充斥着虚假广告和恶意倾轧的“修罗场”。
正如吉利领班杨学良所说,盼着大伙儿都能引以为鉴,严于律己,和衷共济。
这“和衷共济”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握手言和,更应该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整个行业同频共振的和谐局面。
唯有如此,中国汽车市场才能真正走上规范、康庄的大道。
末了,再回到最初的“废铁”评价。
也许姚飞的措辞过于尖刻,但他敢于亮出观点的这份胆识,值得咱们玩味。
说到底,在一个鼓励出新的时代,咱们也该鼓励“实话”,哪怕它听起来有些扎耳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