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这梅雨季,黏糊糊的,跟刚表白的尴尬一样,说来就来。
前两天,铁瓷老王跟我吐槽,他那才落地没多久的座驾,赶上几场雨,天窗就开始滴答了。
我问他,黄梅天前的伺候到位了吗?
老王一脸懵圈,反问我:“这天儿还要特别伺候?掸掸灰不就得了!”
嘿,这话说的,可真是不少老铁的通病。
都觉得车嘛,凑合着用就行,伺候就是换个“黑油”的事儿。
可实际上,这老天爷一下雨,对车的“凌迟”,比你想象的狠多了。
轻则漏汤儿,重则自燃,真不是瞎白话。
就拿老王这天窗漏水来说,罪魁祸首就是排水沟堵塞。
你想啊,帝都这风沙,加上“飘絮季”,时间长了,排水眼儿肯定被糊死。
雨水没地儿去,可不就往车里“倒灌”?
那些个修车铺呢?
最爱这种送上门的“肥羊”,随便给你换个胶条,几张毛爷爷就没了,跟明抢也差不离。
为啥修车铺子乐意在天窗排水上“做”?
还不是因为大伙儿压根儿不知道天窗还有排水这么一说!
宁愿信那些铺子的“专业”建议,也不愿意自己猫腰瞅一眼。
信息差,就成了他们的生财之道。
再说这底盘装甲。
这玩意儿,有的人嗤之以鼻,但你要是常走烂路,或者住在海边,那可真得掂量掂量。
底盘老泡在湿漉漉的环境里,锈蚀是迟早的事。
特别是排气筒旁边、悬挂机构,锈起来更快。
一旦悬挂“咬死”,修起来肉疼得很。
更别说油箱护板了,磕石头的风险,谁也说不准。
不过,这底盘装甲也是个“浑水摸鱼”的地儿。
有些作坊会用沥青基的货,这玩意儿便宜是便宜,但贼不环保,还容易开裂。
真正顶用的,是橡胶基的,但价钱也水涨船高。
怎么选,就看你腰包鼓不鼓,心黑不黑了。
说到自燃,那可就不是小打小闹了。
雨水蹿进电路,分分钟短路,甚至引火烧身。
特别是那些改得花里胡哨的车,电路更复杂,风险也更高。
所以,黄梅天必须查电路的防水性,特别是发动机电脑、保险盒子、大灯插头这些要紧地儿。
如果在水里蹚过,或者雨后仪表盘“鬼叫”,别磨蹭,赶紧去看看。
早点发现问题,少掏银子。
这可不是吓唬你,都是血泪教训。
还有空调系统,也容易被冷落。
雨季湿气重,空调容易长霉,变成移动的病菌培养皿。
想想,你天天吸着霉味儿,时间久了,肯定不舒服。
所以,定期洗洗空调蒸发器,换个活性炭滤芯,很有必要。
当然,4S店洗个空调,几张红票票就没了,有点宰人。
如果你是动手达人,可以自己买清洗剂,照着教程来,省下一笔。
但如果你是小白,还是去靠谱的修理厂,安全第一嘛。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认为汽车“保健”就是换油、洗车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雨季对爱车的特殊“折磨”?
当我们把车钥匙交给4S店或者修车铺的时候,是不是少了点对自己权益的“护犊子”意识?
汽车伺候,看似是小事,但背后藏着不少道道和坑。
想不被坑,就得多学点车方面的知识,提高警惕性。
别光听人忽悠,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查资料,才能心里亮堂。
毕竟,捂紧钱包,比啥都强。
老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