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公里的别克君越当年花20多万如今却以4000块被废掉,曾经的骄傲变成了时代的废铁,车主含泪告别油老虎,迎接充电新时代
一台09年的别克君越啊,我记得那会儿是08年底左右,我一哥们儿买的。当时车价多少?20多万吧。还记得他跟我说:这个车,我算是挺满意的,空间大,噪音还能接受。你知道那个年代,什么都还算讲究品质,别克在中级车里的地位还算稳。
凑巧,这车我也把玩过几次。开了20多万,车身真没出啥大事,发动机、变速箱都还挺给面子。唯一烦的,就是油耗逐渐变高。估摸着,百公里得跑11个油左右,又不算低。主要这车在我朋友那里,除了上下班试用,几乎没怎么折腾,偶尔家庭出行,最远也就跑个500公里左右。你要问,油老虎怎么了?就是那个味儿—大排量,油箱大,但油的成本也不低。最离谱的是,二手商看见它都摇头,卖废铁都嫌麻烦。
有次,我哥们那天喝酒聊到这车,他说:唉,要不是这价钱,还舍不得扔。他也是我老熟人,说起这车,他眼里带点惆怅。当时我挺喜欢,省油的不适合我,想要空间和面子。别说加油贵,保养还不便宜。我其实也想提醒:你这车,尤其是那个年代,零件坏了不好找,好在他的车况稳定,没出啥重大事故。
事情单纯说用着久了,这个逻辑其实有点片面。你知道,我翻了下笔记,别克君越09年的车型有个特色——它的发动机,噪音还算可以,但在这年头,油耗逐渐成为硬伤。除了油老虎这个标签,实际上,像匹配的变速箱、悬挂系统都已跟不上潮流。
我还记得,刚开始买完日子,他骄傲地在朋友圈炫耀,我这车,档次不差。那会儿春风得意。十年前的他,是典型的小康家庭车主:不贪便宜,只求质量稳定。你说,时代变得快,还真不是说着玩的。从08年到现在短短15年间,汽车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说到供应链嘛,取得供料稳定,像是打拼一份长工。那会儿,主机厂对零件的依赖还不算那么高,但逐渐的外包设计、跨国博弈,导致零件交付时间拉长,品质差异也变大。你说,能用到十年的车,零配件一定得打折,才能坚持更久。我的一个修理工兄弟曾笑我:这台君越,如果新买,估算也就十几万,扔出去还嫌少,尤其那发动机,磨损到极限。感觉挺讽刺的。
我还在好奇:这么一辆老车,能值多少?估计现在的市场价,1500至四千,少有例外。前几天我还问他:你没有考虑再搭个新能源汽车?省点心、跑得也比油老虎强。他还叹气,说:哎,要不是看着它好开,我都扔了。现在买车,早得像选皮肤一样,打个比喻——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想想转手还能留点血。
卖废铁这个事儿,其实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买车的人、修车的人、卖车的人——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在撕扯。我那朋友说:油车的命,快到尽头了吧。我心里一想,也对。我们这代人,好像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跟着自己那台君越说再见。就像,我曾猜测——是不是未来的充电车,也会有油车那样的归宿?我没细想过,也许还是那句话:是续航,还是等待。你猜呢?
那个周末,我带着朋友一起去看车位,路上聊到换车。朋友说:要换电车得准备好,充电站不一定遍布。我心里偷笑:这不跟出门买菜找菜市场一样,琢磨半天还得打点准备。说白了,不只成本变了,惯也得变。
每次想象如果可以接受那股钡味,或许也还能慢慢惯。你知道吗,我刚才翻了下朋友圈,看到有个段子:新能源车,充满电只需5分钟,油车加蒙得快十分钟。我当时一阵迷茫:这,说的不就是我们过去那个油老虎的影子吗?从火车头到充电宝,换了一个名字,但那段火焰还留在心里。
这个故事,说多了也没用。那天看着君越的最后一面,我心里只觉得——对每一个曾经执着过的人来说,那不仅是一辆车,更是一次时间的印记。也许,下一台车会更懂我,也更懂你——直到我们在马路上,偶遇一台还在跑的老车时,心里还会涌出一丝微笑。
但我还是会想,那些被丢弃的零件、被拆解的发动机,会不会在某个偏远的工厂,重新复活一次?或者,这是那种死而复生般的希望?毕竟,时间给了我们很多答案,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这个变化,谁都没办法预料到。你说,要不要问问自己:我会不会也像那台君越一样,慢慢变成历史的废铁?
这些日子,路上偶遇一些新车,设计变得扁平,线条简洁;又看到一些二手车交易群里,老车的价格一天一天滑落,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在我心里还藏着一个小疑问:未来的二手市场,会不会也走向快倒闭模式?像那年朋友圈里看的一句话,赶不上潮流的,只有快被扔掉的份。不确定是不是夸张,但感受到的确实如此。
这辆君越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代人的变迁:曾经的披荆斩棘,现在被时间淘汰。偏偏还总要想,未来会若何?或者,我们早就惯了那些旧日的辉煌,只是在无声中放手。你会不会,也像我一样,时不时把旧车照片翻出来,看着它,然后叹一口气?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