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行业整体处于调整期,寻找下一个增量引擎,成为所有企业的核心命题。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燃油商用车市场的萎缩已成定局,与之相反的是,新能源物流车的崛起势不可挡。它以环保节能、运营成本低等优势,迅速占据一席之地。
如今,新能源物流车已从城配场景,扩展到跨城运输,不仅拉长了运输距离,而且催生了城际物流新能源化的新战场。
渗透率机遇,新能源物流车加速普及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叠加新能源商用车的政策支持、成本降低、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品牌和产品创新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作为绿色物流主力军的新能源物流车,已然成为更多车主的选择。
2015年到2025年间,新能源物流车在城配场景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据统计,目前,VAN系车(车长4.5米-7米)的新能源渗透率已近60%,轻卡的新能源渗透率也接近20%。
其中,行业渗透率有三个临界点,即10%、20%以及40%,分别代表产业跨向成长期、加速期和成熟期的节点,一直是选择赛道的关键数据指标,也是对行业发展预判的重要参考。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城配市场的竞争格局已趋于固化,且渗透率预计到2027年就将突破40%,这意味着后来者将面临更高的进入壁垒,头部企业凭借网络效应和规模形成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地位。
反观城际物流的新能源化,景象则截然不同。据2024年数据显示,用于城际物流市场的新能源轻卡(电池容量通常≥100度),其市场渗透率仅约12%,距离迈进成熟期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必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透视数据增长,洞悉下一个红利赛道
从新能源轻卡的各项数据表现上,我们也不难发现大电量轻卡市场的火爆程度。
在工信部发布的第396批新车公示中,申报的新能源轻卡数量达到57款,其中,为了保障长距离、时效运输的换电轻卡达到12款、占比2成,创下公示数量的历史新高。且占到换电卡车公示数量总和的35.3%,同比与环比分别增加25.3%和23.2%,呈现双增长势头。
在统计上险数据时,卡车e族发现,2025年1-5月份,大电量轻卡(≥100度)销量为34089辆,同比增长140.6%。其中,130度以上的轻卡销量同比增长1853%,120度-130度之间的轻卡销量同比上升360.1%。
值得注意的是,150度以上的轻卡销量达到了576辆,而去年的同期销量仅有1辆,由此可见,120度及以上的大电量轻卡正迎来高速增长,其背后深刻地反映出市场对高续航新能源轻卡的迫切需求。
大电量轻卡看似突然走俏,实则是新能源渗透城际物流圈的必然结果。在环保政策对油车限行加压、购车政策补贴倾斜,以及卡友在寻求运价走低的增收之法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城际物流体系向着高效、绿色和可持续方向转型,是其不可逆的结局。
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在跟进能源替代趋势,回应买方市场的需求信号时,必然会顺势调整生产策略,加大对高电量轻卡的研发与生产力度,形成“需求倒逼供给创新”的正向循环,这也从供给端进一步推进了城际物流的新能源化。同时,更为生产企业搭建了另一条红利赛道。
竞逐新赛道,传统与新势力全面布局
据满帮平台预估:城际场景新能源商用车需求至少100万辆!业内亦普遍认同,未来五年,城际物流将成为新能源商用车的重要增长极,一个千亿级的“红利快车道”吸引着众多玩家入局,掀起一场抢占“坑位”的竞赛。
传统车企依托深厚底蕴加速转型。
对于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上升机遇,福田汽车实施了“纯电 + 混动 + 氢能”三线并举的战略布局,并在技术层面上实现全自主三电应用;江淮新能源轻卡也正式发布了全场景解决方案,标志着新能源轻卡进入全场景4.0时代。
2025年,解放聚焦用户端运营场景推出的新能源产品多达30余款,也是迄今为止新产品投入最多的一年;中国重汽亦确定了以纯电、插电式混动、燃料电池为“三纵”的技术路线,全面布局整车技术链;东风商用基于全场景软硬件一体化,开发了4.0新能源模块化平台,构建全领域全价值的高效新能源运输解决方案……
传统车企凭借供应链掌控力与渠道网络,以“技术升级+资源整合”的双轮驱动,构建了坚实的市场壁垒。
新势力以技术颠覆掀起“鲶鱼效应”。
新势力车企凭借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升级与变革,如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采取纯电+醇氢两手抓,以“南电北醇”双轨战略不断拓展全地域覆盖;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芯片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以“高性价比+长寿命电池”抢占燃油车替代市场,推动规模化应用。
宇通新能源具备行业首个软硬件一体化电动专属平台睿控E,不断攻克续航痛点,并联合产业链打造生态联盟,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徐工新能源轻卡基于“正向开发+场景适配”研发体系,推进“用户痛点-技术方案-场景验证”流程闭环,以精准的产品定义直击用户需求,在细分市场快速攻城略地……
新势力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在新能源轻卡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打破轻卡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
经销商利好,借换车潮重构生存逻辑
当前,城际物流领域正迎来新能源化转型的历史性机遇,这一蓝海市场的蓬勃发展正在多维度重塑行业格局。不仅推动能源更替和产品迭代的加速,更催生出商业模式与产业生态的深层变革。
对于身处行业寒冬的经销商,千亿级换车潮绝非简单的生意增量,而是重构生存逻辑的关键契机。当传统燃油车客户加速向新能源迁移时,谁能率先完成服务能力的迭代,谁就能锁定未来五年的核心客群。
新能源物流车有着高附加值特性,其售价和利润空间相对传统燃油车更具优势,销售回报自然更高。同时,随着新能源物流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带来的绝非是单纯的维修保养需求扩容,而是从“一锤子买卖”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产业升级信号。
当单一销售利润被摊薄时,生态化服务能力将成为抵御市场波动的护城河。而经销商群体也注定成为推动市场渗透的主力军:终端服务能力的完善,会加速卡友群体对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市场规模的扩大,又将反推车企在技术研发与成本控制上实现突破。这正是新能源化转型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自发”的核心标志。
当新能源物流车成为城际干线的主流载体,其撬动的不仅是运输效率的提升,更是整个物流体系与绿色经济的深度耦合。而物流行业逐渐摆脱燃油依赖,更标志着中国物流产业在“双碳”目标下完成一次关键的能源革命。
站在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可以清晰预见:续航焦虑破解、补能网络完善、运营成本优化,将共同叩开城际物流高效化的新大门。
卡车e族也给大家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有哪些企业能尝到千亿级市场的红利果实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