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行业的众多巨头中,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简称“齐鲁制药”)以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产品线而闻名,然而其频繁出现的合规问题却让人对其产生了质疑。
尤其是在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齐鲁制药的违法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公众利益,也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齐鲁制药旗下子公司的偷税问题也非常严重,曾在今年1月份因偷税被处以2289万元的巨额罚款。
山东仿制药巨头背后的故事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热映,让很多人了解到天价抗癌药的存在。吉非替尼片,就是一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特效药。该药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当时定价为5000元一盒,按疗程服用一个月花费便要上万,对于当时的家庭来说,医药费可谓是不可承受之重。
2017年,齐鲁制药仿制的国产特效药物吉非替尼正式上市,不仅打破了国外医药巨头在中国市场独家垄断的格局,还倒逼原研厂家不断降价。
1958年山东省生物制品厂建厂时,李伯涛年仅17岁。1966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生物系的李伯涛,分配到国家农业部机关工作。4年后,李伯涛回到家乡济南,成为山东生物制品厂的一名普通工人。这个厂子最初只是一家生产预防鸡霍乱、猪瘟等四五个畜禽防疫疫苗和青霉素粉针剂的工厂,当时隶属于山东省农业厅。
到1981年,这家只有400名职工的兽药厂,资产只有200万元,亏损30多万元,正面临生存危机。这一年,李伯涛被委任厂长,这距他进厂正好10年。也是这一年,在李伯涛的带领下,第一件事就是将原来生产兽药的方向转变为人类用药,但这也费了一番周折,因为当时厂子隶属于农业部门,转产人用药并不符合规定。在获得相关批准后,李伯涛带领工人就开始向生物制药领域进军,并将厂子改名为齐鲁制药。
经过老同学的引荐,他成功拿到了华北制药厂的青霉素原料药配额,1982年,齐鲁制药成功研制出新产品氨苄青霉素钠,1983年产品上市,不仅让厂子摆脱亏损,还净赚了107万元,并被批准为定点生产企业。在转向人用药物研发领域之后,李伯涛将目光瞄准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生产。
第一款人用药的试水成功,让齐鲁制药开始在李伯涛的手中起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卡铂,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氨力农、昂丹司琼、艾司洛尔,到2000年以来的利培酮、神经节苷脂、培美曲塞、帕洛诺司琼、左西孟旦,2010年以来的氨磺必利、卡培他滨、吉非替尼……
之后在仿制药领域,齐鲁制药的名气越来越大,营收也节节攀升。
2009年,齐鲁制药迎来了第二代接班人,李伯涛把交接棒交到了女儿李燕的手中,李燕出任总裁,背负起带领齐鲁制药继续前行的责任。李燕,出生于1974年,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齐鲁制药工作,1993年进入企业,在父亲的安排下开始从基层做起,先后在粉针分装车间、化学合成车间等部门工作。后转到国际贸易处尝试进口业务。
作为二代的李燕在执掌齐鲁制药后,似乎也并未表现出想要推动齐鲁制药上市的想法,李燕曾表示:“做企业尤其是药企,要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细节。”
由于齐鲁制药一直坚持不上市,像胡润富豪榜、福布斯富豪榜等榜单中,并没有李伯涛、李燕父女的排名及财富数字。
子公司偷税2289万元被重罚
今年7月,有自媒体平台发布消息称,齐鲁制药的全资子公司河南齐和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和医药”)因偷税行为受到当地税务部门的处罚。
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官网上显示,这一消息源自2024年1月8日由国家税务总局洛阳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以下简称“洛阳市第二稽查局”)发布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决定文书号:洛税二稽罚﹝2024﹞2号)。
该决定书指出,洛阳市第二稽查局在对齐和医药的调查中发现,该公司在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存在偷税行为,并认定其存在发票违法行为,涉案金额达到2289.73万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纳税人若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均被视为偷税行为。对于偷税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将追缴其未缴或少缴的税款及滞纳金,并处以未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此,洛阳市第二稽查局对齐和医药处以偷税额1倍的罚款,总计2289.73万元。
工商资料显示,齐和医药成立于2017年9月,是齐鲁制药全资控股的子公司。齐和医药的主营业务为药品批发,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主要管理人员包括执行董事王允亭,监事李福猛,以及经理、法定代表人赵建国。
值得注意的是,赵建国还与安徽万宏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万宏”)有关联,他在该公司担任总经理及财务负责人,而安徽万宏同样是齐鲁制药全资控股的子公司。
齐和医药早在2021年5月10日就已被注销,至今已有3年。尽管齐和医药在3年前就已注销,但就在其注销2年后的2023年5月10日,洛阳市第二稽查局仍向其发布了《税务检查通知书》(洛税稽二局检通﹝2023﹞15号),宣布将对齐和医药2018年—2019年的账务涉税情况进行检查。
2023年9月5日,洛阳市第二稽查局进一步通知,决定将齐和医药的税务检查期限从2018年—2019年延长至2018年—2020年,为期3年。
公司环境污染问题接连不断
除了税务问题,齐鲁制药在环保方面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近年来,齐鲁制药及其子公司多次因环保问题被处罚,这些事件不仅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政府部门的严厉监管。
今年6月份,齐鲁制药100%控股的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因生产劣质农药被和县农业农村局查处,没收了违法所得并处以1.5万元的罚款。作为医药生产的头部企业,虽然农药板块在其业务版图中可能是并不起眼的一小块,但也不能生产劣质农药来忽悠我们的广大农民群众。
这样的行为,又如何对得起齐鲁制药“做百姓健康的坚实守护者”这样的企业使命呢?
同样是安徽华星化工,在去年还因为在发布广告中使用的中国地图,未将我国的领土表示完整、准确,被市场监管部门于今年1月份查处,处以5万元的罚款。
如此基本的广告发布行为,齐鲁制药旗下的子公司居然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其内控体系该存在多大的隐患和短板?
更令人惊讶的是,安徽华星化工在去年8月份,被人举报该公司官网展示的一项专利已经“专利权终止”,但仍在官网展示,涉嫌存在假冒专利违法行为,最终被马鞍山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认定为涉嫌发布违法专利广告,要求该公司对官网进行整改。
2022年2月份,淮安市生态环境部门对齐鲁制药控股的江苏春江润田农化有限公司进行了环保处罚。处罚信息显示,在当地环境执法部门的执法中,发现江苏春江润田农化公司RTO废气排放口非甲烷总烃和颗粒物在线监测数据异常,现场调取监测数据后发现,多项指标超出国家规定标准,超标排放造成大气污染,该公司被重重处罚10万元并责令改正。
事实上,齐鲁制药控股的子公司环保违法也是较为多发。2022年,吴忠领航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因存在“废活性炭、蒸馏残液、污水处理污泥、离心废液、废包装等危险废物,在厂区露天堆放,未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贮存危险废物;吡虫啉原药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即投入生产。”等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累计被重罚55万元(处罚决定书文号:宁环罚〔2022〕4号);事实上,该公司在2021年就因为“将危险废物(HW04农药废物,废物代码263-011-04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污泥)混存在一般固体废物暂存间内”这样的环境违法行为被处罚过一次了(处罚文书号:吴环罚字【2021】64号)。
此外,还有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等多家齐鲁制药旗下子公司因为环保问题被处罚。
生产安全重大事故敲响警钟
税务和环保问题除外,齐鲁制药在生产安全方面也存在不小的隐患。值得注意的是,齐鲁制药在几年前,还因为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被高度关注。事故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4月15日15时10分左右,齐鲁制药子公司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着火中毒事故,造成10人死亡、1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67万元。
事故发生后,省政府成立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并于2019年9月5日批复了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该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责任单位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在四车间地下室管道改造作业过程中,违规进行动火作业,未深刻吸取以前事故教训,未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事后,齐鲁天和被吊销危化品生产许可证,公司后续也被注销,并被处以300万元的重罚。无论是安全生产,还是合规经营,作为医药企业,底线一定要守牢。而近几年来的无论是重大安全事故的警钟,还是环境污染违法的处罚、生产劣药的曝光、偷税漏税的追缴等等,都应成为齐鲁制药发展前行路上的一道道警戒线。
从税务、环保到生产安全,齐鲁制药在多个方面都存在合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暴露了企业在合规管理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其合规文化的缺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