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你要是聊起新能源汽车,会发现这个圈子变得越来越热闹,也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前几年大家张口闭口还是“蔚小理”,好像这三家就代表了新造车势力的全部。
可一转眼,牌桌上的玩家就换了好几位,有些新面孔冲上来的势头,猛得让人心惊。
这其中,零跑汽车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现象级的代表。
可能对于很多不怎么研究车的朋友来说,“零跑”这个名字听起来还有点陌生,但就是这个曾经的“小透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完成了惊人的蜕变。
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两个字——便宜。
在如今这个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的市场里,似乎只要把价格降下来,就不愁卖。
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如果光靠便宜就能成功,那汽车市场早就乱套了。
去年一年,零跑汽车交付了超过14.4万辆车,同比增长近30%,在新势力品牌里稳稳地站住了脚跟。
那么,零跑这匹黑马,除了那把锋利无比的价格“杀手锏”之外,它手里到底还攥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王牌?
这背后,其实是一盘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的棋。
咱们先说说大家最熟悉的“性价比”这件事。
零跑的车,给人的感觉就是“料堆得足”。
同样是十五万左右的预算,你去看别的品牌,可能还在为一块大点的屏幕、一套基础的辅助驾驶功能纠结,但在零跑这里,什么高通骁龙的高性能座舱芯片、什么激光雷达、什么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它都敢给你配上。
这种做法,让很多人直呼“价格屠夫”,觉得零跑就是在“亏本赚吆喝”,用烧投资人的钱来换市场。
这个看法不能说全错,但只看到了表面。
零跑敢这么做,不是因为它傻,而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独门秘籍”,这个秘籍就是“全域自研”。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说白了,就是造车最核心、最值钱的那些高科技部分,比如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系统,还有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软硬件,零跑都尽量自己研发、自己生产。
这就好比开饭馆,别人家是花高价去菜市场买别人处理好的半成品菜,回来炒一炒就卖给你;而零跑是自己开了个农场,从种菜、养猪到屠宰加工,一条龙全包了。
这么一来,成本自然就能被死死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零跑的创始人朱江明,本身就是安防巨头大华技术的核心创始人,他们团队的基因里就刻着“技术宅”的烙印,玩芯片、玩算法是他们的老本行。
所以,他们不是在跟别人拼价格,而是在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去打击别人的成本体系。
我们看到的亲民价格,其实是人家深厚技术积累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这是一种“技术性降价”,远比单纯的“流血甩卖”要高明得多。
当然,光有技术降成本还不够,企业终究是要活下去的。
很多人会指着零跑前几年的财报说,你看,从2019年到2022年,不还是亏了一百多个亿吗?
这确实是事实。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极度烧钱的赛道上,前期巨额亏损几乎是所有新品牌的“成人礼”,大家都在用投资换时间,换技术迭代和市场规模。
但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最近,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变。
就在2023年,零跑的毛利率首次实现了转正。
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这个数字还在继续提升。
这个“毛利率转正”是什么意思呢?
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零跑现在每卖出去一辆车,单看这辆车的硬件成本和它的售价,已经不亏钱了,甚至还能赚一点点。
虽然公司整体算上研发、营销、管理等巨大开销后还在亏损,但“卖一辆亏一辆”的尴尬局面已经彻底成为过去时。
这意味着它的商业模式跑通了,具备了自我“造血”的能力,不再是一个完全依赖外部输血才能存活的“巨婴”。
在所有新造车势力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这比单纯的销量数字增长,更能说明一家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未来潜力。
这证明了零跑的“性价比”策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一个无底洞。
如果说“全域自研”是零跑的内功,“毛利转正”是它内功初成的标志,那么它在2023年底打出的一张牌,则彻底让整个行业对它刮目相看,也为它的未来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张牌,就是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
Stellantis集团是谁?
它旗下有玛莎拉蒂、Jeep、标致、雪铁龙等一大堆我们耳熟能详的国际大牌,销售网络遍布全世界。
这家汽车界的巨无霸,宣布投资约15亿欧元,换取了零跑约21%的股权,并成立了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
这次合作的意义,对零跑来说是颠覆性的。
首先,是实打实的钱,上百亿人民币的资金注入,让零跑的腰包瞬间鼓了起来,可以更从容地进行下一步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扩张。
其次,是全球顶级的技术背书。
一个世界级的汽车巨头,愿意花重金买你的股份,还要用你的技术平台和车型去卖到全世界,这比任何广告都更能证明零跑的技术是真材实料,是拿得出手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它给零跑提供了一条通往世界的“高速公路”。
过去,一个中国品牌想要出海,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金钱去建立渠道、打造品牌认知度。
而现在,零跑可以直接借助Stellantis在全球成熟的销售网络,把车卖到欧洲、南美、中东等市场。
这不仅仅是卖几辆车那么简单,它标志着零跑的技术和产品,实现了“反向输出”,从一个中国市场的竞争者,一跃成为了一个具备全球化潜力的玩家。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一个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证明了我们的技术创新已经赢得了国际主流市场的认可。
所以,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零跑,就会发现它的成功绝非偶然。
它手里的牌,远不止“价格”这一张。
它有以技术为基石的成本控制能力,有已经得到验证的可持续商业模式,更有了一张通往全球市场的珍贵门票。
在竞争如此残酷的中国市场里磨炼出来的这匹黑马,显然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