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海外血战一方,比亚迪吉利用实力走自己的路

近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中国2025年1-5月达到世界汽车的34%的份额,其中有两家中国车企的表现较为耀眼,比亚迪排名世界第6位,吉利第9位。

中国汽车海外血战一方,比亚迪吉利用实力走自己的路-有驾

其中仅五月份,比亚迪在欧洲五大核心市场销量达10199辆,在德国销量同比暴涨824%,英国市场狂增408%。与此同时,吉利EX5在澳大利亚上市仅三个月便杀入纯电市场TOP3,月增速超50%。这两家跻身全球前十的中国车企,正以截然不同的战略路径,将中国制造的标签重塑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新规则制定者。

中国汽车海外血战一方,比亚迪吉利用实力走自己的路-有驾

这两个跻身前十的中国车企采取了两个不同的策略。比亚迪的全球化攻势如同精密部署的重装军团,技术、产能、标准三位一体同步输出。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出口量达21.4万辆,在泰国、澳大利亚、巴西等七国登顶销冠。其杀手锏在于全产业链技术捆绑出海。

在泰国,罗勇工厂以10353辆订单终结丰田30年统治,并推动当地采用欧盟ECE认证标准,在巴西,比亚迪充电标准被纳入国家法规,实现从卖车到定规则的跨越,在匈牙利,欧洲总部与在建工厂形成辐射网,兆瓦闪充技术的问世让欧洲用户体验了什么才叫中国速度。

中国汽车海外血战一方,比亚迪吉利用实力走自己的路-有驾

而吉利的打法更像是轻骑兵,以灵活的本土适配撕开市场。2025年4月其海外销量达2.4万辆,核心战术是精准区域聚焦+文化破冰。面对澳大利亚市场,EX5针对户外需求强化高通过性底盘,配合GEELY·GO用户品牌打造可持续生活伙伴人设,更加符合当地用户的价值需求。针对东南亚,柬埔寨市场引入领克08 EM-P,通过本土企业SDB集团实现销售的畅行无阻,而在越南、印尼工厂建设中,吉利采用了本地持股主导+技术输出模式降低政策风险。正式这些因地制宜的打法,才让这两家中国车企找到了自己的生机。

当然,出海不代表能一帆风顺,面对欧盟35.3%的反补贴关税,比亚迪选择造船出海,匈牙利工厂2026年投产后将实现20万年产能,生产环节深度本地化,匈牙利工程师参与电池包设计,塞格德研发中心定制欧洲版热管理系统。

中国汽车海外血战一方,比亚迪吉利用实力走自己的路-有驾

更关键的是产品策略的本土再造,第五代DM技术以一箱油2000公里直击欧洲市场的充电焦虑,助推插混车型销量激增368%,针对南美皮卡文化开发的SHARK车型,在巴西成为总统卢拉座驾,单季度销量达亚军两倍。

吉利则构建毛细血管般的渠道网络,在澳大利亚完成26家经销商签约,建立覆盖五大港口的物流体系,同步推出家用充电安装服务,在泰国采取展厅即社区模式,将充电站与咖啡馆结合,三个月斩获超千份订单。

这种生态级布局产生连锁反应,让比亚迪在泰国创造1万个就业岗位,获得政府税收优惠;吉利越南工厂带动当地供应链企业股价上涨40%。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责任转化为商业竞争力,中国品牌的扎根远比想象中更深,这样提高知名度的方式,才有了这辆车车企如今的成绩。

中国汽车海外血战一方,比亚迪吉利用实力走自己的路-有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文提到的扎根本土之外,想要从其他国际车企中虎口夺食,技术自然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一环。因此在这个维度上,比亚迪和吉利在出海上都打造了自己的技术标准输出,比亚迪海豹在澳大利亚获评5万澳元以下最佳电动车;吉利EX5在墨尔本车展因智能座舱体验斩获人气王,从这么看,中国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全球汽车的情感价值。

汽车网评:34.7%的全球市场份额背后,是两种路径的殊途同归,比亚迪以全产业链输出制定标准,吉利用文化共情重塑体验,两者在海外市场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这也说明了中国汽车工业不再会是别人口中圈地自萌的产物,当然两家中国车企跻身前十只是一个开始,在夹缝中做大做强,自强不息才是中国汽车的征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