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能源车这茬儿,这几年光景,变幻之速简直令人咋舌。
比亚迪岿然不动,稳居魁首,这自不必赘述。
可你瞅瞅那榜眼之位,简直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各领风骚也就那么一阵儿。
更让人捏一把汗的是,有些个牌子,直接从前十的名单里杳无踪迹,想想都觉着凛冽。
2022年,宏光MINIEV那叫一个炙手可热,犄角旮旯都是它那小巧的身影,上汽通用五菱也跟着沾光,直冲云霄,抢占了第二把交椅。
可这份光景,如同盛夏的冰镇甜品,消融得飞快。
明眼人儿都瞧明白了,单靠低端微型车,这盘棋走不远。
想拾级而上,难于登天。
你瞧它如今,虽说还在三甲之列,但总觉着少了当初那份锐不可当的气魄。
特斯拉呢?
这些年也颇为颠簸流离。
一会儿位列榜眼,一会儿屈居探花,今年前三个月更是直线下滑,跌至第五。
这事儿颇有玩味之处,你说特斯拉不行了吧,它依旧是那个特斯拉,技艺傍身,品牌加持。
但癥结在于,国产“平替”们太给力了!
往昔觉得驾驭特斯拉倍儿有面儿,现在呢?
感觉好像也稀松平常,甚至有人觉得,国货更谙熟国人的偏好。
消费者对“舶来品”的滤镜,褪色了不少。
要说最出人意表的,当属广汽埃安。
2022年至2024年,一直稳居前十,结果今年前三个月直接“名落孙山”。
这好比班里一个平时成绩尚可的学子,骤然在期末考场上铩羽而归。
不过,这事儿也得两面看。
埃安此前很大一部分销量是靠网约车撑腰,如今人家想改弦更张,多揽私人订单,势必会经历阵痛期。
能否熬过这段蛰伏期,就看埃安的运道了。
说到“爆雷”,哪吒汽车绝对算一个。
想当初,也曾问鼎新势力年度销量冠军,风头无两。
可谁能料到,没过多久就因为产品碝玙不灵、管理一塌糊涂,搞得焦头烂额,近来还传出“崩盘”的消息。
这好比坐云霄飞车,瞬间从峰巅跌入谷底。
这事儿也警醒我们,单靠虚张声势、画饼充饥,没甚用场。
产品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管理掉链子,迟早要出岔子。
长城汽车也颇为可惜。
欧拉这张牌,原本打得有模有样,仰仗“猫系”车型,虏获了不少女性拥趸。
结果呢?
一手好牌,愣是给打得稀烂。
现在长城新能源销量虽说拿不出手,但人家也颇有心计,开始走高端化路数,搞“魏牌”,反倒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昭示着什么?
市场瞬息万变,策略也要与时俱进。
事实上,新能源车这几年的更迭,也折射出诸多问题。
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确崛起了,比亚迪的强势崛起就是最好的佐证。
另一方面,市场角逐也愈发白热化,稍有懈怠,就可能被扫地出门。
与普遍认知相左,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品牌、营销、渠道、服务等全方位的博弈。
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牌子,倘若不能及时调整航向,适应市场风向,最终也只能黯然退场。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缘由归咎于“技术落后”时,是否忽略了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
比如,对市场需求的拿捏是否精准?
产品定位是否明晰?
管理团队是否高效?
等等。
区区一个“谁被踢出前十”的现象,就足以说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残酷性。
但这种残酷,也恰恰是催化行业不断精进的动力。
唯有经历过激流勇进,方能留下真正的瑰宝。
是以,别只顾着盯着谁登榜,谁落马。
更应该审视的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中,如何葆有竞争力,寻觅到自己的立锥之地。
毕竟,江湖并非仅是刀光剑影,江湖亦是人情练达。
而人情练达,也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洞若观火,以及对市场走向的敏锐嗅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