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一致”,说的可不是纸上谈兵的把戏。
近来,亿纬锂能在惠州摆了个擂台,主题聚焦于商用车电芯。商用车,通俗点讲,就是那些披星戴月,奔波劳碌的营生车辆。这事儿乍听起来似乎与咱们隔着十万八千里,可细细琢磨,咱们的吃穿用度,哪一样不是仰仗这些钢铁驮兽运送而来?
亿纬锂能此番重磅推出了开源电芯第三代产品,豪言要实现新能源商用车的“全域”电气化。这话怎讲?意思是说,往后不管是穿梭于街巷的微面,还是驰骋于阡陌的重卡,乃至在工地挥汗如雨的工程机械,都要仰仗他们的电芯驱动。
他们一口气祭出了八款电芯,覆盖了林林总总的车型。而这背后,是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正经历着一场釜底抽薪式的变革。往昔是仰仗政策红利推着走,如今则需仰仗市场需求拉着跑。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电芯的诉求也迥然不同。譬如,在都市中穿梭的微面,需的是充电迅捷、体型精巧;而长途跋涉的重卡,则需续航里程傲人、自重轻盈。
以往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电芯方案,如今已然捉襟见肘。亿纬锂能希冀实现的,正是针对不同场景,量身定制差异化的电芯方案。
他们提出了“四维工程理念”:愈快,愈轻,愈久,愈优。愈快,即充电需如风驰电掣,顷刻间能量满溢。愈轻,即电芯需轻若鸿毛,减轻车身负重。愈久,即寿命需地久天长,与车辆同呼吸共命运。愈优,即引入AI技术,精雕细琢,优化电芯性能。
此事,不禁让我想起数年前电动汽车初露峥嵘之时。那时,不论何种车型,都一股脑塞入一块巨型电芯,续航焦虑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而今,得益于电芯技术的日新月异,充电桩的星罗棋布,选择也愈发琳琅满目。
商用车亦是如此。往昔,货车司机们对电动车嗤之以鼻,症结在于续航力不从心、充电不甚便利。而今,倘若能攻克这些痼疾,电动商用车定能在市场中如鱼得水。
以亿纬锂能此次发布的电芯为例,某些细节颇堪玩味。譬如,他们有一款专为工程机械量身定制的电芯,不仅寿命绵长,且装卸便捷。须知,工程机械的工作强度极高,电芯损耗亦甚。若能解决此难题,便能大幅降低工程机械的运维成本。
另有一款专为客车打造的电芯,标榜“车电同寿”,即电芯的寿命与车辆的寿命比肩。对于公交公司而言,这无疑是天籁之音。盖因往昔,公交车的电芯频繁更迭,成本高企。
然而,质疑之声亦随之而来。如此繁多的电芯型号,成本是否会水涨船高?维护起来是否会繁琐不堪?这些都是亿纬锂能亟待考量的命题。
诚然,技术革新是好事一桩。然而,技术革新不能仅囿于实验室的象牙塔,必须真正应用于实际场景之中,方能催生价值。
忆及此前目睹的一则案例,一家物流公司购入一批电动轻卡,结果却发现充电桩供不应求,充电时长令人扼腕,严重掣肘了运营效率。这充分说明,仅有卓越的电芯还远远不够,还需完备的配套设施保驾护航。
故而,亿纬锂能此番发布的电芯,能否真正助推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尚需仰赖市场和用户的反馈。
我们翘首以盼,未来的新能源商用车,不仅能化解环保困局,还能真正为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裨益。唯有如此,电气化方能真正成为一种大势所趋,而非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
归根结底,技术再精湛,终归要让寻常百姓受益,让货车司机们腰包殷实,这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