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4S店为了炒作销量,通常会自己买进又卖出,把新车打扮成“零公里二手车”低价出售。
这种刚到店还没开过的车变成二手车的情况一直存在,没啥新鲜的。
不过,近年来汽车圈里的竞争越发激烈,这种灰色操作也开始大规模泛起,甚至发展出一个专门的细分市场来了。
你会发现,虽然号称“零公里二手车”其实就是二手车,却还能卖个不错的价,甚至有的车企和4S店还乐滋滋地推销这个套路,搞个“二手新车”似的生意。这背后究竟啥原因呢?
一、零公里二手车出现的原因
其实,4S店把新车包装成零公里二手车来降价卖,多半是出于无奈。车企内部竞争激烈,常常设定很严的销量指标,要是达不到的话,不仅拿不到高额返利,还可能受到罚款或者减少供应的惩罚。
为了冲击销量,4S店只能采取自购自销的办法,先用公司名义或者员工名义为车子上牌,制造出已经售出的假象,完成车企的销售考核目标,然后再通过二手车市场把这些“零公里二手车”转卖出去。
要是直接降价卖,利润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所以4S店偏爱把车通过过户弄成零公里二手车来包装,既能保持价格的“高端”感,又能满足销售目标,倒也挺划算。
毕竟,新车降价了也未必能立马卖出去,反而可能变成了库存车,摆在那里没几天就成了“老库存”。
库存车对经销商的现金流影响挺大,毕竟在汽车圈,现金才是命脉。像4S店这些经销商,得赶快回笼资金,不然业务就会吃亏,难以正常运转下去。
而且,库存车不仅拉低了现金流,还会让支出猛增不少。
长时间停放容易让电瓶没电,橡胶件也会变老。而且,如果车辆合格证过期,要花不少人力和钱去补办,这些库存相关的费用,4S店真是不太愿意出。
因此,4S店更喜欢把车打包装成零公里二手车,批量卖给二手车商,这样一来可以迅速收回资金,把库存造成的成本转嫁给下一家。
4S店为了提高销量,不少都在做假数据,搞出一个又一个“销量神话”。如今整个行业为了吸引买家,基本也都默认这种不太光彩的做法存在。
这些暗中操作,肯定也会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之前传闻说,监管部门打算出台新政策,规定新车在登记后头六个月内不能进行过户变成二手车,目的就是为了打击车企和经销商利用虚假交易、自行买卖等方法刷销量的那些乱象。
二、灰产利益
监管部门之所以想要动手整顿,是因为一些新车被包装成二手车低价出售,虽然表面上看似因为“虚假数据繁荣”让车企和经销商亏损,实际上他们还在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 Kav เอาทรัพยากรจาก政策การสนับสนุนของรัฐ แล้วทำกำไรแบบผิดกฎหมายโดยวิธีการรับผลประโยชน์ในทางที่ไม่ถูกต้อง
新能源汽车补贴这块,虚假上牌和刷单操作算得上一抓就灵的套利手段。有些车企或者经销商,为了满足必须真正卖给终端用户的硬性条件,会先帮车辆登记上牌,制造出已经卖出的假象,然后再去申请补贴。
等补贴打到账心,这些车就会以零公里二手车的身份,偷偷钻进市场里。
要是更厉害点,还会和第三方机构合作,连上牌都省了,直接弄个假的销售记录出来。
还有一个政策就是以旧换新,国家为了刺激买买买的劲头,购买新车的时候最高可以拿到2万元的补贴。
有些二手车商和4S店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商机”。
他们盯上了一些根本不符合补贴条件的“二手车”,比如甚至是零公里的二手车,信息被伪造成旧车。然后,用这辆“假旧车”拿来走正规的换购流程,装作是消费者用旧车换新车,顺利申请到了国家补贴。
实际上,这些零公里二手车根本没上过路,但由于手续办得“天衣无缝”,国家财政的补助资金就被这样骗走了,用来鼓励消费的补贴款也就这样流到了中间商的囊中。
而且,经过新能源补贴和以旧换新政策的套利之后,这些零公里二手车还能享受出口退税的待遇。
靠着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这些零公里二手车在海外市场挺有价格优势,根本不用担心卖不掉。
国家对二手车出口实行退税政策,比如增值税或者关税退税,车企和4S店还能从中赚点退税利润,挺划算的。
三、由消费者买单
所谓“零公里二手车”,让汽车行业能得到国家补贴,买家还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车。这个左右手互相倒腾的把戏,表面看似让车企和消费者都赚到了,实际上不过是短期利益罢了。时间长了,整个行业的价格体系会垮掉,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信任也会崩塌。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大量“零公里二手车”以低于新车指导价的价格涌入市场,这个情况对新车的价格体系造成了很大冲击。
车企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制定的官方售价其实像是摆设一样,毫无实质意义。那么,通过正规渠道买车的消费者心里会怎么想呢?
再者,虚假的销量泡沫还会让汽车厂家陷入一种错觉,觉得自己的市场表现比实际更好。
原本车企产能已经出现过剩,再加上按照销售数据来安排产量,如果用虚假的销售数字来制定未来的生产计划,就会让4S店被逼得设定更高的销售指标,结果库存压力不断增加,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为了达成销售目标,经销商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甩掉库存车,甚至出现“高价买车、低价卖车”的倒挂情形。
长久下去,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方式会压缩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让车企和经销商都陷入“卖不出去亏本、卖了更亏”的尴尬境地。
对买家而言,虽然零公里二手车看起来跟新车差不多,可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二手车了。这样一来,消费者可能就不能享受到新车车主那些完整的权益,比如终身质保、免费充电之类的服务。
一些车辆实际上是展车、试驾车或退订车,存放时间长,配置也不算主流,可在销售时,经常没有把这些情况说明清楚。
以后要是消费者发现啥毛病,也挺难维权,因为车子经过好几手,出了质量问题或权益纠纷,车企和4S店之间可能就会互相推责,搞不清楚到底该怪谁。
结语
零公里二手车背后那些虚假的销售数字,反而掩盖了汽车市场真正的买卖需求。
各大车企都在拼销量,这就导致他们没多少精力和资金放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没有持续的研发,车企怎么可能推出更优质的产品和更贴心的服务呢?
如果这种行业乱象继续放任不管,国产车的口碑问题就会像顽疾一样难以根治,最后只能由消费者买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