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造车进展曝光,首款车型预计2025年初发布,引发行业热议与挑战


货拉拉造车迎来新篇章,首款车型预计于2025年初亮相,引发热议与行业变革
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货拉拉的造车计划终于迎来了重要进展。据内部消息透露,货拉拉的首款车型——一款7立方大的面包车,预计最早将于今年底、最迟不晚于2025年年初正式发布上市。这一消息不仅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更激起了行业的热烈讨论。

货拉拉能否在汽车制造领域实现跨界突破?它又将如何影响整个行业格局?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早期信号

早在2021年5月,就有消息指出货拉拉正计划启动造车项目。当时,货拉拉在招聘平台上发布了新能源货车整车产品专家等职位,显示出公司正在积极招募新能源货车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尽管货拉拉后来回应称,公司一直在持续招揽和储备人才,但并未透露具体的造车计划。

然而,到了2022年7月,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宣布,货拉拉计划在重庆高新区直管园内设立汽车中国总部,并投资105亿元布局建设包括整车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供应链及大制造协同中心等在内的设施。这一举动无疑进一步证实了货拉拉的造车决心。

业务布局明朗化

进入2023年,货拉拉的造车计划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在向港交所递交的上市申请招股书中,货拉拉明确提出了利用在车辆租售服务领域的经验来探索新的商业机会,如电动商用车研发。同年4月,深圳货拉拉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商信息显示,其经营范围已新增智能车载设备制造、销售以及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等业务。这些举措无疑标志着货拉拉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布局已逐渐明朗化。

顺应市场变革

货拉拉,这家以同城/跨城货运、汽车租售及车后市场服务为主的网络货运平台,近年来面临着不小的市场压力。由于业务主要集中在出行运输领域,疫情三年期间,其业务量经历了大幅波动,如疫情初期业务量曾一度下滑至疫情前的7%。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货拉拉决定探索造车领域,并将其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然而,货拉拉在造车之路上将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自身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将成为一大难题。尽管过去几年营收持续增长,并于2022年首次实现盈利,但盈利水平仍较为有限,这将对造车业务的资金投入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跨界造车风险不可忽视。尽管货拉拉拥有丰富的出行运输经验,但造车毕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滴滴等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的案例已经证明,这一领域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货拉拉在进军造车领域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风险,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外,市场饱和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已经呈现出一定的饱和度,尤其是同城货运市场的VAN车型几乎已经饱和。而未来几年油转电的主战场将更多地集中在城际场景的大电量、卡系车型上。货拉拉的首款车型为7立方VAN,尽管平台规则可能会给予一定的“关照”,但在红海市场中竞争,其前景仍充满了不确定性。

最后,各方利益的平衡也是一大挑战。在造车过程中,货拉拉需要与各方合作伙伴进行深入的合作与沟通,以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妥善的平衡与保障。这无疑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货拉拉在造车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与灵活性。
一方面,货拉拉在造车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其庞大的司机群体。然而,由于司机与平台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双方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一些司机担忧货拉拉可能强制要求使用平台车辆,并通过调整平台机制来限制接单,从而削弱其作为行业领先者的优势,使得司机群体无法转化为高转化率。

另一方面,货拉拉的盈利能力仍然相对较弱,这引发了用户和合作伙伴对其能否持续盈利并确保资金充足以支持造车业务和车辆售后服务的担忧。这种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市场的观望期,对货拉拉的造车进程构成了挑战。

潜在影响

尽管货拉拉在造车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其举动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潜在影响。货拉拉通过打造从车货匹配、车辆定制、车辆租售、金融保险到维修配件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同城货运领域的领先地位。这种全产业链的赢家通吃策略,无疑将对其他新能源物流车主机厂构成威胁,特别是那些主打面系车的主机厂,需要做好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准备。

小结

尽管货拉拉造车带来了诸多新的发展机遇,但也有观点指出,货拉拉作为跨界玩家,其造车行动未必会引发同行的过度恐慌。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货拉拉的造车进程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才能实现其长远的发展目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