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和萤火虫,这俩名字自带一股子“赛博味儿”的牌子,竟要归顺蔚来了?
这消息一出,估计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哈?
这俩品牌还喘气儿呢?
倒也不是说这俩牌子拉胯,乐道L60四月鬻了4400台,萤火虫初登场,也捞了231台的销量,但搁在整个新能源车的大盘子里,这数字实在难言惊艳。
蔚来本尊呢?
虽说终端让利不少,但月销量仿佛中了魔咒般,一直杵在2万上下,纹丝不动。
你说它能不焦灼?
是以,这番腾挪,将乐道和萤火虫的研发、运维、营销悉数纳入蔚来麾下,瞧着像是“兼并同类项”,削减冗余开销。
往后乐道和萤火虫,就相当于蔚来的“嫡子”,而非之前那种“义子”的身份了。
此番操作,能否助蔚来扭亏为盈,委实难卜,但起码,门面上能撑得住。
坊间传言,这标志着蔚来幡然醒悟,祭出“大刀阔斧”的改革。
然则细究,这“革新”背后,实则暗藏诸多窘迫。
新能源车这行当,烧钱速度堪比烧纸。
蔚来早先推崇多品牌战略,妄图高中低端市场一网打尽,蓝图虽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乐道和萤火虫的销售业绩,未能如期为蔚来带来增长,反倒成了负累。
那么,何以至此?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缘由归咎于“产品力不足”、“营销不得力”时,是否忽视了另一个更紧要的因素:品牌调性?
蔚来一贯标榜高端,力图营造一种“格调生活”,但这玩意儿,说穿了,得荷包殷实才能玩得转。
乐道和萤火虫,意欲走亲民路线,却又身披“蔚来”的霞帔,总予人一种“不上不下”之感。
这好比你开了家装潢奢靡的酒楼,结果菜单上清一色是盒饭和炒面,你说食客会不会觉得膈应?
品牌定位失焦,用户画像便模糊,销量自当难以为继。
再者,这种“归并”之举,也意味着人事上的变动,美其名曰“精简”,实则就是裁汰冗员。
现如今,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消息,可谓屡见不鲜,听得耳朵都生茧了。
但每一次裁员,都意味着一批人的饭碗不保,一批家庭的重压。
更扎心的是,这种“整合”往往裹挟着权力倾轧和资源再分配。
遥想《甄嬛传》,后宫佳丽为了争宠,那叫一个尔虞我诈。
公司内部,不同部门为了争夺资源,亦是如此。
乐道和萤火虫并入蔚来,势必会掀起一轮内部洗牌,有人平步青云,就有人黯然神伤。
当然,这次调整也并非全然是坏音讯。
至少,这能让蔚来的资源更为聚合,避免内耗。
并且,对于用户而言,往后购置乐道和萤火虫,也能享用到蔚来的售后体系,这算是桩美事。
只不过,蔚来这回“大动干戈”,能否真正药到病除,还得看后续的落地情况。
毕竟,仅凭“合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产品、技术、营销等方面精耕细作。
否则,纵使将乐道和萤火虫纳入麾下,也只是扬汤止沸,无济于事。
2万台的月销量,宛如高悬于蔚来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倘若蔚来无法突破此藩篱,那么2025年,或许真要面临“凛冬将至”的局面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