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日产轩逸这款车,在咱们普通老百姓的印象里,它就是个踏实肯干的“过日子”伙伴。
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十有八九的人会脱口而出:“省油!”确实,根据不少车主的反馈,开轩逸一年下来,比起同级别那些搭载1.4T发动机的车型,光油钱就能省下个两千块左右。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笔钱不多不少,但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开销。
所以,很多人选择轩逸,看中的就是这份实实在在的经济性。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
今天咱们要说的这台轩逸,它的主人显然没把“省油”这回事放在心上。
甚至可以说,他做的事情,跟省油这个概念是背道而驰的。
因为他为爱车进行的一番音响升级,投入的费用,可能需要这台轩逸勤勤恳恳跑上个三四十年,才能把省下来的油钱给抵回来。
这就让人纳闷了,花钱买一个以节俭著称的工具,却又在上面投入如此巨大的成本去追求一项看似“不实用”的爱好,这背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呢?
当我们拉开车门,坐进这台轩逸的驾驶位,首先会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细节。
目光越过方向盘,在仪表盘旁边,一个在今天看来略显复古的机器面板被精巧地安装在那里,它就是阿尔派的DVI-9990J主机。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型号不熟悉,简单来说,这在汽车音响领域,尤其是在CD还盛行的那个年代,是金字塔尖一样的存在。
在如今这个手机蓝牙连接、在线听歌成为主流的时代,车主依然选择这样一台顶级的物理CD播放器作为音源,这份坚持本身就说明了他对声音品质的极致追求。
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听个响,而是一种带有仪式感的品味。
同时,为了兼顾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在挡把附近的马鞍位置,还加装了一个小巧的数字播放器控制面板。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双音源”系统。
当车主想沉下心来,完整地欣赏一张唱片带来的细腻音质时,可以使用阿尔派主机;而当他想随意切换一些数字音乐时,抬手就能操作数播控制器。
这种设计,既保留了对最高音质的追求,又没有放弃现代科技的便捷,让驾驶者在音乐选择上从容不迫,既优雅又安全。
当然,有了顶级的播放器,还需要有同样出色的“嗓子”才能把音乐完美地唱出来。
这台车选择的喇叭,是来自我们中国本土的高端音响品牌雅之峰的旗舰系列——梵高V3三分频喇叭。
所谓“三分频”,用大白话讲,就是把音乐里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声音频率,分别交给三个专门的喇叭单元来负责。
高音喇叭负责清脆嘹亮的部分,中音喇叭负责人声和大部分乐器的核心部分,中低音喇叭则负责厚实有力的部分。
各司其职,互不干扰,这样出来的声音层次感会特别分明,细节也更丰富。
这套喇叭的安装方式,更是处处体现着用心。
在驾驶舱两侧的A柱上,原本平平无奇的塑料饰板,现在被技师通过“倒模”工艺,巧妙地重新塑形,形成了两个微微朝向驾驶者的独立“炮台”,高音和中音喇叭就安放在这里。
这么做可不单单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声学上的考量。
通过精确计算喇叭的角度和位置,可以让声音最直接、最准确地传递到人耳中,从而在驾驶者面前形成一个开阔、立体的声场。
当你闭上眼睛听音乐时,会感觉整个乐队或者歌手就站在你前方的仪表台上为你表演,而不是感觉声音从两边的门上传来,这就是专业安装带来的魅力。
而负责中低音的单元则被稳固地安装在车门上,同样经过倒模加固,确保在播放动态强烈的音乐时,车门不会产生多余的震动和杂音,让每一个鼓点都结实有力,稳稳地撑起整个音乐的骨架。
为了增加氛围,车门板上还巧妙地嵌入了氛围灯带,灯光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与后备箱的光影效果相呼应,让听觉享受升级为一种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
说到低音,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那种在马路上开过时,发出“嗡嗡”巨响,让周围都跟着震动的“炸街车”。
但在这台轩逸上,低音的呈现方式完全不同。
它选用的是雅之峰的R12十二寸超低音喇叭,安装方式也极为特别。
它没有被随意地丢在后备箱,而是根据后排座椅的背部轮廓,量身定制了一个完全贴合的箱体。
这样做的好处是,低音炮工作时产生的能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无损耗地传递到车厢内部,而不是在空旷的后备箱里四处反射。
因此,它发出的低音不是粗暴的轰鸣,而是一种深沉、有力、富有弹性的律动,它不会喧宾夺主,却能恰到好处地为音乐铺设一层厚实的基底,让整个声音听起来更饱满、更具包围感和真实感。
如果说车厢内的改装是“内秀”,那么打开后备箱,才能真正见识到这台车“深厚的功力”。
掀开盖板,展现在眼前的景象足以让任何一个对机械和工艺感兴趣的人感到震撼。
这已经不像一个普通的后备箱,更像一个精密的设备展示柜。
一块透明的亚克力面板之下,所有的核心器材被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地排列着。
为前声场那套三分频喇叭提供动力的,是整整六台雅之峰RA系列的单声道功放。
这意味着,每一个喇叭单元,都有自己专属的一台功放来驱动,这种不计成本的配置,确保了每个单元都能获得最纯净、最充沛的能量,将其性能发挥到极致。
除此之外,驱动超低音的功放、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电压的大电容、以及作为系统“大脑”的交叉火力DSP处理器,连同保险丝分配盒等部件,都通过倒模工艺,严丝合缝地嵌入在后备箱的底板和两侧的空腔内。
所有的线材都走得规规矩矩,在氛围灯的照射下,这些冰冷的器材仿佛变成了流光溢彩的艺术品,将实用功能和视觉美学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看到这里,我们或许就能理解车主最初的选择。
他买下这台轩逸,或许看中的是它可靠的品质和低调的外形,这为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画布”。
而之后所有的投入,都不是为了让这台车跑得更快,或者看起来更张扬,而是为了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极致的、移动的私人音乐空间。
对他而言,每天上下班的路途,不再是枯燥的位移,而是一场场可以随时开启的音乐会。
这台轩逸的价值,早已不能用节省了多少油钱来衡量,而是用它在路上带来的多少个瞬间的愉悦和感动来计算。
这是一种纯粹的个人热爱,它将一件普通的工业品,变成了一个承载着个人情感和审美的独特作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