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而不实,金玉其外。”这话拿捏汽车这等身外之物,可谓一语中的。
近来,有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表弟,初入职场,囊中羞涩,却又按捺不住想弄台座驾撑场面的心思。目标甚笃:12万软妹币落地,务求“撑脸”,还要避开雷区。于是乎,他相中了吉利星瑞。跑来问我这车道行如何?我没跟他兜圈子,直接把网上漫山遍野的评测链接糊他一脸,让他自己先摸摸底。
这事儿吧,其实颇具普适性。现如今自主品牌是真给劲,配置那是恨不得把能攒的都攒上去。可问题也随之而来,配置堆砌就一定靠谱吗?12万拿下吉利星瑞,到底是否物有所值?此事确实得抽丝剥茧,好好忖量一番。
且说这吉利星瑞,确有几分硬实力。动力端,2.0T引擎,账面数据摆在那儿,着实比同价位的合资车胜出一筹。遥想那些依旧抱残守缺,死守1.5L自吸的合资车,真是略显“英雄迟暮”。内饰陈设也颇能唬人,巨幅屏幕、穹顶式天窗、L2级辅助驾驶,一股脑儿全给您安排妥帖。腹地亦足够宽裕,后排塞进两个彪形大汉也不觉局促。
然则,购车这桩事,单看这些门面功夫可不成。
我有个朋友,去年也购置了一辆自主品牌SUV,配置之奢靡,令人咋舌。结果呢?开了不到一年,幺蛾子频出,不是车机宕机,就是车窗升降失灵。去4S店问诊,修来修去也没个终南捷径。最后实在不堪其扰,忍痛割肉出手,转投合资阵营。他慨叹:“配置再拔尖,品质拉胯,也徒劳无功。”
此事昭示了什么?昭示了汽车三大件——引擎、变速箱、底盘,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自主品牌在配置上确乎突飞猛进,但在这些核心技艺上,与合资品牌仍存龃龉。
再唠唠保值率。自主品牌的保值率普遍偏低,这是条铁律。同款车型,风驰电掣三年,自主品牌恐怕已折损过半,合资品牌尚能售个好价钱。这对于手头拮据的后浪而言,亦是不得不掂量的砝码。
当然,我并非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断言自主品牌一无是处。自主品牌这些年进步神速,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买车这事儿,不能唯配置论,亦不能唯价格论。要通盘考量自身的需求、预算、用车场景,以及对车辆质量、残值的预期。
我跟表弟说,你置办座驾意欲何为?是为了撑门面,还是为了出行便利?倘若仅仅为了撑门面,那不妨勒紧裤腰带,购入一辆合资车,或许更合你心意。倘若为了出行便利,那就务必细致研读吉利星瑞的质量口碑,看看车主们作何评价。
我还给他举了个栗子。我有个街坊,早些年购入一辆二手合资车,纵然车龄已高,配置亦略显寒碜,但胜在省心,鲜有故障。他说:“买车就是为了代步,只要质量过硬,驾乘舒坦便好。”
是以说,购车这事儿,并无绝对的孰是孰非,只有是否适合。切莫盲目追捧高配置,亦莫要迷信品牌溢价。要多方求证,深谙门道,方能觅得一辆真正称心如意的座驾。
末了,我想为自主品牌摇旗呐喊!冀望自主品牌在堆砌配置的同时,亦能矢志不渝地提升品质,真正做到价廉物美,让黎民百姓都能开上安心车。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智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