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卖疯了,全球每三辆新能源车里就有两辆贴着中国标。这数据看着光鲜,可揭开这层金箔,里头全是坑。67.7%的市场份额不是勋章,是催命符——某些车企正在用消费者的生命安全给财报贴金!
常压油箱这事儿就像在雷区跳踢踏舞。省下30%的成本?笑话!这是在用车主的安全垫付企业利润。那些拍着胸脯说"软件能解决"的工程师,敢不敢把自己孩子天天塞进这车?燃油蒸汽泄漏不是电脑弹窗错误,爆燃起来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去年新能源车投诉量飙到5.9万宗,每一声投诉都是抽在行业脸上的耳光。
产业链早被逼成了修罗场。大厂拿着市场份额当砍刀,把供应商3%的利润红线当跳绳玩。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你车上那个刹车片,可能是供应商含着泪用回收钢压的。有家做电池壳的小老板跟我说:"现在接单像在吃毒药,不吃马上死,吃了慢慢死。"这话听得人脊背发凉——我们开的不是车,是移动的俄罗斯轮盘赌。
最魔幻的是这场集体自杀里没人觉得自己有错。车企说我们要生存,供应商说我们要吃饭,消费者说我们要便宜。当所有人都在理直气壮地作恶,灾难就来了。去年那起充电自燃事故,烧焦的车架上还贴着"年度最具性价比车型"的贴纸,多刺眼的讽刺!
监管不能光会发补贴,该亮剑时就得见血。建议学习食品安全监管,哪个车企敢用常压油箱冒充高压,直接按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消费者也别装无辜,冲着补贴买杂牌车的,本质上就是在给黑心企业众筹。记住,省下的钱不够买骨灰盒。
德国人卖车靠工匠精神,日本人卖车靠品控哲学,我们难道要靠"不死人就算合格"的底线?新能源赛道不该是比烂大赛。当特斯拉在搞4680电池时,我们某些车企在研究怎么用更薄的钢板——这不是产业升级,这是技术诈骗。
那个被供应商跑路坑了的车企老板,现在天天在法院门口拉横幅。早干嘛去了?压价时候的嚣张劲儿呢?产业链本是共生关系,非要把乙方逼成"复仇者联盟"。听说现在有供应商联盟开始暗中标记黑心车企,以后要么一起活,要么一起死。
看够了一地鸡毛,该说说人话了。国家该把补贴从"卖多少"改成"研发投入多少",车企高管薪酬必须和技术专利挂钩,消费者协会要建立新能源车黑名单。别等出口到欧洲的车被集体退货才哭爹喊娘,丢人不能丢到国际上去。
我们总嘲笑日本制造造假,现在方向盘正在往同样方向打。新能源是场马拉松,可某些人偏要当百米冲刺跑。当全球消费者说起中国新能源车,不该是"便宜",而该是"靠谱"。把车造好比把车卖贵难多了,但正是这"难"才值得拼上性命去干。毕竟,马路上跑的不是数据,是一条条活生生的人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