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推出的Hi4电四驱技术,颇具创新性。从其命名便可窥见,这项技术不仅融合了四驱系统,还整合了混合动力技术。与长城的DHT、比亚迪的DM-i以及吉利的雷神混动相似,Hi4也是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架构,允许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或作为发电机的动力源。然而,Hi4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车桥数量的差异。
诸如长城的DHT、比亚迪的DM-i、吉利的雷神混动,甚至本田的i-MMD和丰田的THS等混合动力系统,它们的核心总成通常对应一个车桥,特别是前桥。而Hi4智能电混四驱系统之所以被冠以四驱之名,是因为它涵盖了两个不可或缺的车桥。
结构上,长城汽车Hi4智能电混四驱系统基于双电机驱动架构。与众不同的是,Hi4的两台电机分别安装在前桥和后桥上,而DHT系统则将两台电机的输出都连接到前桥上。DHT系统中,一台GM电机主发电,一台TM电机主驱动;要实现四驱,则需增加P4电机,形成三电机结构。相对而言,Hi4可以看作是DHT系统中的TM电机从前桥移至后桥作为驱动电机,而GM电机则与前桥的发动机协同工作。因此,在纯电两驱模式下,Hi4仅由后桥提供动力;前桥仅在纯电四驱模式下享受纯电驱动。更多情况下,前桥电机作为混合动力系统的发电机,与发动机协同工作,类似于DHT中的GM电机角色。
长城汽车Hi4电四驱技术在保证性能的同时,以可控的成本实现了全时四驱。与DHT两驱车型相比,Hi4的成本基本持平;而与四驱车型相比,Hi4则节省了一台后桥电机的成本。此外,由于前桥减少了一台电动机,车辆前桥负荷降低,重心分布更为均衡。
四驱技术显然备受推崇。从近期频繁出现的枭龙MAX与奥迪Q5L quattro四驱性能的对比视频中可见一斑,市场对枭龙MAX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四驱系统上。
我们一直坚信,没有四驱的SUV仅仅是形式上的存在。对于SUV,尤其是新能源SUV来说,四驱系统不仅意味着越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低附着力路面上提供更佳的操控稳定性。特别是对于新能源车而言,由于电池重量较大,四驱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枭龙MAX和Hi4电四驱技术解决了SUV长期以来在四驱方面的痛点。
与燃油时代的四驱系统相比,Hi4的电四驱架构通过软件优化前后桥动力分配,且不受机械结构限制。电动机的恒功率和恒扭矩特性还使车辆动态响应更迅速,这是传统四驱系统无法比拟的。枭龙MAX与奥迪quattro在四驱性能上的比拼,实际上就是响应速度和扭矩分配能力的较量。Hi4电四驱技术的魅力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其对产业的影响。通过两台电机实现以往需要三台电机的电四驱结构,降低成本,为定价提供更大灵活性。
Hi4可谓是一种低成本的混动四驱解决方案,有望使长城在新能源时代获得更大优势,实现新能源全民四驱的愿景。虽然DHT系统表现出色,但多电机成本限制了其在入门级车型上的应用。目前,搭载DHT和DHT-PHEV的长城车型大多为两驱,且价格不菲。Hi4电四驱技术的出现不仅控制了混动系统成本,还通过四驱技术实现了新能源车市场的差异化。在市场上,四驱车型仍属高价且稀少,如比亚迪宋家族中仅有宋PLUS提供两款四驱版,售价超20万。相比之下,价格亲民的枭龙MAX显然更具优势。
通过运用Hi4电四驱技术,枭龙MAX及后续长城家用SUV将塑造出越野能力更强、性能更均衡的差异化形象,且价格适中。这无疑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选择长城而非比亚迪的额外理由。在工业领域,评估技术优势时,除技术本身外,还需考虑其产业化能力。只有具备大规模量产且成本可控的技术,才能真正推动市场进步。Hi4技术通过减少一个前桥电机实现四驱系统普及,有望成为长城汽车在新能源市场竞争中的关键优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