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增程式电动车备受推崇:“短途用电、长途无忧”,“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能源方案”等说法,使许多人认为它是“完美选择”。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最近,二手市场上许多增程车车主急于出手,且贬值速度甚至超过同级别纯电车。原因在于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没有家用充电设施,增程车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提到增程车,其“理论使用”确实诱人。逻辑简单:短途用电,省钱环保;长途用油,无续航焦虑。看似结合了电动车的平顺和燃油车的自由,但现实中很多无家用充电桩的车主发现,这种“可油可电”的设计并未带来便利,反而增加了麻烦。
原因有二:
1. 无法充分利用电能。没有家用充电桩的车主难以充电,而公共快充桩对增程车不友好,充电效率低,经常白费时间。
2. 充电不便。增程车充电功率低,即使找到充电桩,充电速度慢,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使用体验不佳。
我的朋友起初尝试外出充电,但不久后放弃,因为充电效率低,每次需1小时。作为上班族,时间紧张,没空专门充电。于是,他的车成了“伪电车”——该用电时无法使用,实际上就是带电池的燃油车。
其次,油耗高于预期。充电不便可以忍受,但油耗过高是个大问题。理想L7/L8、问界M7、零跑C11等车型,若仅靠加油,油耗通常超过8L/100km,有时更高。相比之下,同级别燃油车如汉兰达、途昂、冠道的油耗则在8L左右。
你这种新能源车水平一般,买它有什么用?同样是油耗,买燃油车至少保值率高,驾驶也更稳定。何必选择你这个“伪电车”?因此,很多增程车主后来都换成了纯电动车。
第三,体验不如燃油车。
增程车不仅油耗高,驾驶体验也不如燃油车,甚至更糟糕。本质上,增程车就是“靠油发电”。增程器的工作方式使其动力输出不线性,时而安静,时而轰鸣。本想安静驾驶,发动机却突然狂转,噪音更大,缺乏电动车的高级感。
高速行驶至120码且电量不足时,尤为尴尬。不仅要忍受发动机的震动和噪音,动力还会明显衰减,加速无力,如同“干吼不走”,非常难受。
增程车既没有电动车的平顺安静,也没有燃油车的稳定,甚至不如高性能燃油车。很多车主抱怨:比燃油车贵,比电动车难用,比插电混动更尴尬。
总体来说,增程车的“可油可电”看似美好,但若无家用充电桩,这种美好便难以实现。用电不便、用油不划算、体验差,使许多车主陷入困境。因此,在购车前,要考虑是否能安装家用充电桩,否则再好的选择也可能是个陷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