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车展首日:重磅新车扎堆,也有品牌悄然消失
2025年4月23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人头攒动。早上8点刚过,展馆外已排起长龙,有人举着咖啡提神,有人举着手机直播,更多人伸着脖子往安检口张望——这场全球瞩目的汽车盛宴,终于来了!
走进展馆,扑面而来的科技感与未来感让人眼花缭乱。这边是宝马展台上全球限量50台的Sky Top跑车,流线型车身仿佛从科幻电影里冲出;那边是上汽与华为联手打造的“尚界”概念车,车机屏幕一划,手机里的歌单瞬间同步到车载音响。然而,热闹的展台之外,一些熟悉的老面孔却“消失”了:现代、雪铁龙、捷豹路虎……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今年连展位都没租。一位车迷举着自拍杆感叹:“当年为了看雪铁龙的概念车挤破头,现在连影子都找不着了。”
新车扎堆:从“卷配置”到“拼脑洞”
今年的上海车展,车企们仿佛集体开启了“脑洞大赛”。
宝马直接甩出“王炸”——下一代高性能电车VDX,扭矩高达18000牛·米,官方宣称“能轻松爬上54度的坡”。现场工程师用模型演示时,观众席一片惊呼:“这哪是车?这是爬山虎吧!”隔壁展台,上汽MG推出的首款“方盒子”Cyber X更接地气。车门一开,座椅自动转向车外,配上OPPO手机互联功能,车主能直接在车机屏幕上刷短视频。“这不就是年轻人的移动客厅?”一位95后博主当场下了订金。
新能源车依然是绝对主角。吉利银河星耀8以不到14万元的价格,塞进了激光雷达和23个扬声器的豪华音响,被网友戏称“把30万的配置砍到半价卖”。另一边,长安启源A07增程版号称“续航1100公里,露营还能涮火锅”,展台试驾区排队的家庭用户络绎不绝。就连传统豪华品牌奥迪也玩起了跨界,新发布的E5 Sportback直接搭载华为ADS 3.0智驾系统,方向盘一打,车子自己找车位,看得德国工程师连连点头。
消失的品牌:时代的眼泪还是市场的选择?
与新车热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品牌的集体缺席。
法系车代表雪铁龙的展位变成了某新势力的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忙着给观众试驾;韩系车现代、起亚的logo被替换成国产新品牌的巨幅海报;曾经主打“性价比”的哪吒汽车,今年也没了踪影。一位从业十年的销售经理分析:“不是它们不努力,是市场变得太快。现在消费者既要智能座舱、又要超长续航,还要价格实惠,跟不上节奏的品牌自然被淘汰。”
不过,传统车企的“反击战”同样精彩。大众带着ID.ERA增程式概念车杀回战场,车内6座布局配上全景天幕,瞄准家庭用户;丰田则把电动凯美瑞——铂智7搬上展台,鸿蒙座舱和激光雷达全配齐,展台前的日本工程师边拍照边嘀咕:“中国车企把作业都写好了,我们得赶紧抄。”
技术狂飙:充电5分钟,开车400公里
如果说新车是车展的“面子”,那黑科技就是“里子”。
宁德时代展出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号称“零下10度也能15分钟快充”;比亚迪的兆瓦级闪充桩前围满观众,技术员现场演示:插枪、扫码、喝口咖啡的功夫,唐L的续航就从30%跳到80%。“这和手机快充有啥区别?”一位大叔的提问引发哄笑,但笑着笑着,更多人掏出手机录视频——这或许就是未来日常。
智能座舱的比拼更像“科幻片成真”。荣威的AI汽车能根据车主表情切歌:“检测到您有点困,来首《孤勇者》提神?”蔚来的概念车更夸张,车内摄像头一扫,自动调节座椅角度和空调温度。有观众开玩笑:“以后上车得先化妆,不然AI该嫌弃我脸色差了。”
写在最后:车轮上的中国速度
傍晚6点,展馆广播响起闭馆提醒,仍有观众围着新车不愿离开。
这场车展像一面镜子,照出中国汽车业的狂飙与裂变:一边是消失的品牌提醒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另一边是自主品牌的集体爆发,从电池技术到智能生态,硬生生把“汽车大考”变成了“中国主场”。正如现场一位老车迷的感慨:“20年前我们追着外国品牌跑,现在全世界都来上海找灵感。”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时代——当车轮裹挟着创新与梦想滚滚向前,每个人都能听见未来的声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