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浙江桐乡的哪吒汽车,二十多家经销商举着横幅堵在厂门口,横幅上写着“还我车款”四个血红大字。
这场持续半年的危机,在5月14日被法院的一纸破产审查通知推向高潮——曾经风光无限的哪吒汽车,如今连自己的工厂都保不住了。
一、从黑马到弃子
2018年,当哪吒N01以6万元低价杀入市场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稳了。
前四年,它靠着网约车市场和下沉用户,硬生生从蔚小理手里抢下15.2万辆的年销量,成为新势力销冠。
但谁也没想到,2023年的销量断崖式下跌,让这个品牌彻底暴露了软肋。
2025年开年,一记记重锤接踵而至:1月10日20亿股权被冻结,5月14日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申请破产审查。
更揪心的是,杭州经销商王老板发现,自己去年9月打给厂家的500万购车款,现在连个车架号都查不到。
他们连工厂的螺丝钉都拿去抵债了!王老板红着眼眶说。
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翻开哪吒的账本,处处是触目惊心的数字。
截至2025年3月,合众新能源负债总额超过180亿,90多家关联公司被列为被执行人。
最要命的是,连给员工发工资都成了奢望——2024年10月起,全员降薪50%,研发团队从2000人裁到只剩200人。
债务危机背后藏着致命的商业模式缺陷。
为了冲销量,哪吒把车卖给租赁公司时,每辆车补贴5000元,结果这些车要么烂在停车场,要么被转卖到三四线城市。
更糟糕的是,高端化战略彻底失败。花22万买的哪吒S车主李女士吐槽:“自动驾驶功能比我的老年机还卡,还不如买辆五菱宏光MINI。”
三、行业地震:谁会是下一个哪吒?
哪吒的崩塌就像多米诺骨牌,震得整个新能源车市都在晃动。
首先遭殃的是供应商——给哪吒供应座椅的延锋国际,有价值8000万的货压在仓库;电池厂商国轩高科,连夜开会调整对哪吒的供货计划。
更可怕的是消费者信心崩塌,有车主在论坛发帖:“我的车刚提两个月,现在4S店都关门了,保险谁来赔?”
这场危机暴露出新势力车企的集体困境。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0%,但市场从“野蛮生长”转向“拼刺刀”。就像威马、高合的前车之鉴,没有核心技术、全靠资本输血的车企,终将被淘汰。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内部会上警告:“现在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
四、普通人该怎么办?车主、员工、供应商的自救指南
车主必看:如果你的哪吒车还在质保期,赶紧去4S店做全面检测。律师建议:“保留好购车合同和付款凭证,一旦企业破产,维修费用可能没人管。”
员工维权:被裁员工可集体申请劳动仲裁。杭州已有200多名前员工通过法律途径,拿回了80%的欠薪。
供应商止损:立即停止账期合作,对账后要求现金结算。像宁德时代那样,把哪吒的应收账款转成股权,或许还能减少损失。
结语
当哪吒汽车工厂的龙门吊停止运转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车企的倒闭,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那些曾经相信“互联网思维能颠覆汽车行业”的人,现在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造车不是烧钱游戏,而是技术、管理和现金流的铁人三项赛。
看看当年的手机就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