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花都,风神大道作为一条东西走向的交通要道,见证了汽车产业的崛起与繁荣。这里,一辆辆满载崭新小汽车的货车络绎不绝,驶向全国各地。以东风日产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四周聚集了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甚至连东风体育馆、东风实验小学等公共设施都留下了“东风日产”的深刻印记。
自2003年6月东风日产落户花都以来,该区汽车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短短20年间便跻身华南地区汽车产业基地的前列。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崛起,花都过度依赖传统汽车产业的现状逐渐暴露出其经济增长的乏力。
花都不仅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所在地,更是连接全球高端资源的重要枢纽。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建设的背景下,这里扮演着广州北部增长极的关键角色。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发展,广州提出了将白云机场周边区域打造成为北部增长极的战略构想,以期带动粤北地区深度融入大湾区的发展格局。
面对汽车产业“一业独大”带来的挑战,花都区正寻求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今年初,花都区委书记邢翔明确指出,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作为推动北部增长极建设的主线,努力实现新赛道与旧赛道的并行发展。汽车、新能源和临空经济将成为花都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助力该区走出经济增速缓慢的困境,构建更加稳健的产业结构。
此后,花都区的汽车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该区确立了“发展第一,经济第一,工业第一,汽车第一”的发展策略,将汽车产业作为核心支柱,其总产值一度占据了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六成以上。正因如此,花都区不仅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还助力东风日产取得了显著成就,其累计销量在2022年底突破了1500万辆,刷新了行业纪录。
然而,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崛起,花都的传统汽车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尤其是东风日产,其产销量下滑,曾经推动花都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似乎失去了动力,使得花都区陷入了增长困境。自2020年起,花都区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持续下滑,从1850亿元降至2023年的1204亿元。
这种低迷态势不仅影响了花都的第二产业,还对全区GDP的增长造成了拖累。由于汽车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其不佳表现直接拉低了花都的整体经济增速。2023年,花都区的GDP增长仅为1%,地区生产总值为18051亿元,增速在全市11个区中排名倒数第二。尽管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了正增长,但第二产业的负增长仍然对全区GDP增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花都区在经历2022年-1%的GDP负增长后,于2023年实现了经济增速的回升。然而,这种回升并未改变第二产业持续下滑的趋势。今年一季度,花都区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仍为负增长,同比下降2%,导致全区GDP增速受到拖累。尽管三产业分别实现了2%和5%的同比增长,但第二产业的负增长使得花都区2024年一季度的GDP增速仅为0%。
工业作为第二产业的核心,其增速对花都区的经济表现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花都区的工业增速持续下滑。据花都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花都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下降1%,降至25012亿元;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继续下滑至2356亿元,降幅达到5%。今年一季度,花都区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降幅为5%,仍未出现回升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产业作为花都区的支柱产业,其产值的下滑对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影响尤为显著。以2023年为例,规模以上企业汽车制造业产值占据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达到1204亿元,占比高达95%。尽管此前年份的占比更高,但汽车产业的持续下滑无疑对花都区的整体经济表现带来了沉重打击。
花都,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正积极应对当前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花都区也占据一席之地,其产值为185亿元,但与汽车制造业的产值相比,仅占95%。近年来,花都区的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持续下滑,成为拖累第二产业及GDP增长的重要因素。
根据近年来的《花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下降6%,至1850亿元;2021年继续下滑6%,降至1809亿元。到了2022年,该产值出现大幅下滑,降至1552亿元,而2023年更是滑落到1204亿元。
广州作为汽车制造大市,2023年汽车产量达到392万辆,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堪称“国内每10台车就有1台广州造”。然而,花都区汽车产业在享受了合资品牌汽车在中国飞速扩张的红利后,如今却面临着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其他行政区相比,花都区汽车产业不仅产值绝对值高,而且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也高,这使得花都区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波动更为敏感。
目前,花都区的汽车产业正面临着龙头企业销量连年下滑、生产链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等挑战。回顾花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从一家资不抵债的云豹汽车到如今的产业巨头,虽然经历了辉煌的时期,但如今却需要应对市场变化和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
但近年来,花都区的汽车产业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风日产,作为该区的汽车产业领军企业,其产销量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根据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四年发布的产销快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变化:2020年,东风日产累计销量为1119008辆,同比下滑46%;到了2021年,包含启辰品牌在内的累计销量降至1067097辆,同比大幅下滑04%;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滑落到917327辆,同比下滑04%;进入2023年,包含东风英菲尼迪和启辰在内的累计销量更是跌至723139辆,同比下滑幅度高达53%。这一连串的数据,无疑揭示了花都区汽车产业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东风日产的生产车间,是花都区汽车产业的一处缩影。面对销量下滑的严峻形势,东风汽车集团在年度业绩报告中深入剖析了外部原因。这些原因错综复杂,包括疫情的影响、汽车芯片的短缺、市场需求的收缩与分化,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经销链的正常运行受到的阻碍。
然而,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我国汽车行业依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301万辆和3004万辆,同比增长6%和12%,连续15年稳居全球产量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销量的增长正逐渐从传统燃油车领域转向新能源车。尽管东风日产在新能源转型上起步较慢,但近年来已开始加速追赶。其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2021年同比增长38%至143321辆,2022年更是大幅增长15%至320390辆。然而,到了2023年,销量为303929辆,同比略有下降1%。
此外,花都汽车产业的整零比(整车与零部件产值比)偏低,也是制约当地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尽管花都区凭借引进东风日产吸引了众多零部件企业集聚,形成了涵盖发动机系统、变速箱系统、底盘及电子系统等全产业链条的汽车产业基地,但整零比仅为1:71,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在华南地区已属相对较高的比值,但仍与国际通行的1:17存在显著差距。这意味着,在花都,每生产一辆汽车,就有三成的价值需要依赖外地供应商。更令人担忧的是,花都当前还缺乏汽车电子、芯片等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企业。长期以来,花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服务于东风日产,很少有企业能够为其他主机厂提供配套。这种单一客户依赖,使得生产链上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花都的汽车产业显得尤为脆弱。与此同时,花都区的其他支柱产业在规模上相对较小,难以填补汽车产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尽管今年一季度,花都区的一些行业如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保持了高速增长,但这些行业的产值绝对值并未公布,且其增速尚不足以抵消汽车产业的失速缺口。
根据《2023年广州市花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在规模以上企业中,汽车制造业的产值达到了惊人的1204亿元,远超其他行业。然而,这一巨大的产值也暴露出花都汽车产业的高风险和高依赖性。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何增强产业的韧性和多样性,成为了花都汽车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此外,花都2023年的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557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也贡献了421亿元,对花都的GDP增长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然而,即便这些产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其总量仍然难以与庞大的汽车产业相抗衡。特别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尽管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实现了超过10%的增速,但当汽车产业发展放缓时,这些行业的增长速度尚不足以填补汽车产业的空缺。
值得注意的是,花都已经意识到了过度依赖单一企业所带来的风险,并开始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例如,花都锚定了光伏、储能、氢能三个具有万亿级潜力的产业新领域,并规划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能谷”。尽管这些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前期耕耘阶段,对GDP的贡献尚不明显,但它们为花都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花都区也在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例如,皮革产业作为花都的传统优势产业,虽然拥有众多相关厂商,但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仍有待提升。为此,花都区正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汽车产业方面,花都区也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挑战。一方面,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重塑汽车产业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引入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推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此外,花都区还规划了更大的汽车产业用地储备,以支持汽车产业的持续做大做强。
总的来说,花都区正面临着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任务。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花都将努力克服当前产业发展中的困境与挑战,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滴滴自动驾驶、禾多科技、联友智连等行业领军企业已纷纷落户花都,为当地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广州市更是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计划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一万亿元,致力于打造全球知名的“智车之城”。为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广州市在2023年12月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年)》,其中明确提出了加快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紧迫任务。该规划不仅规划了多元化的技术路线,还提出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并前瞻性地布局了面向未来的汽车创新产业。到2035年,广州计划建成世界领先的中国式现代化汽车生态城,这无疑将为花都的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然而,面对汽车产业整零比相对较低的现状,《规划》同时也提出了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紧迫需求。通过拓展多层次招商网络和引进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广州将全面提升近地化供应保障能力,以确保汽车产业的稳健发展。
尽管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花都作为一艘满载着汽车及其周边的“巨轮”,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科研实力、深厚的发展经验以及坚实的产业基础。只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并由经验丰富的汽车人担任“掌舵人”,花都必定能够在转型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继续领航汽车产业的新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