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要说咱们国家什么东西发展得最快,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路上的绿牌车越来越多了。
确实,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那叫一个火爆,销量在全球都是遥遥领先的。
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去年全世界卖出去的新能源车,差不多十辆里头就有六辆是在咱们中国卖的,这成绩单拿出来,确实让人觉得脸上有光,心里头自豪。
可就在大家伙儿都觉得咱们的电动车技术已经遥遥领先的时候,每年夏天一到,那火辣辣的太阳一晒,不少电动车主的心情也跟着“中暑”了。
很多人在网上抱怨,说自己的爱车一到夏天,那个续航里程就跟温度计反着来,气温越高,续航掉得越快,尤其是空调一开,那电量简直是肉眼可见地往下掉。
这就让一些人开始犯嘀咕了:咱这全球第一的电动车,难道就这么不经考验,被一场高温天气就给“打回原形”了?
这背后所谓的“致命短板”,到底是技术真的有硬伤,还是我们平时用车的方法没整明白?
这事儿咱们得掰开来,好好聊聊。
首先得说句公道话,夏天续航打折这事儿,还真不是咱们国产电动车特有的毛病,它其实是全世界所有电动车,不管你是特斯拉还是其他什么外国牌子,都得面对的一个共同的物理难题。
这就好比人到了夏天会觉得没精神、容易累一样,电动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它也有自己的“脾气”,也有一个最舒服的工作温度。
咱们现在用的锂电池,最喜欢的工作环境温度大概是20到25摄氏度,跟咱们人体的感觉差不多。
一旦外头气温飙到三十五六度,甚至更高,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就像一锅烧得过旺的水,能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就悄悄溜走了,这在专业上叫内阻增大。
有测试就发现,一辆车在太阳底下暴晒几个小时,电池的温度可能比当时的气温还要高出十几度。
在这种状态下,续航里程缩水个百分之二三十,都算是正常现象。
所以,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个品牌的“短板”,而是整个行业都在努力攻克的技术课题。
那么,既然这是个普遍现象,是不是咱们车主就只能干瞪眼,看着续航里程往下掉,心里干着急呢?
当然不是。
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用车习惯。
开电动车,尤其是在夏天,就像是过日子,得学会精打细算,把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
这里头有不少小窍门,说出来其实都很简单。
头一件大事,就是怎么给车充电。
夏天给电动车充电,特别有讲究。
你想想,大中午的,地面都烫脚,你再把充电枪插上,电池本来就被晒得热乎乎的,充电时自身还会产生热量,这不就是“火上浇油”嘛。
高温充电对电池的伤害是挺大的,长期这样,电池的寿命和容量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最聪明的办法就是“错峰充电”。
尽量选在相对凉快的早上、傍晚,或者干脆利用晚上谷价电的时候充,既省钱又对电池好。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就是别再有“充满强迫症”了。
很多朋友总觉得每次都得把电充到100%才安心,其实大可不必。
现在的电池管理系统都很智能,业内普遍认为,把电量保持在30%到80%这个区间,是电池最健康、最舒服的状态。
这就跟人吃饭一样,别顿顿都吃到撑,偶尔留点余地,对身体更好。
这种“少食多餐”的充电方式,能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再来说说夏天离不开的空调。
空调确实是电动车的“耗电大户”,但怎么用,学问可不小。
很多人一上车,第一反应就是把空调温度调到最低,风量开到最大,恨不得一秒钟就凉快下来。
这种做法最费电。
一个更聪明的办法是,上车前,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先远程打开车窗通通风,让车里那股憋了一天的热气先散出去。
等车内温度降下来一些了,再关上窗户开空调。
温度设置在26度左右,是一个既舒适又相对省电的平衡点。
你可能不知道,空调温度每调低一度,消耗的电量都会明显增加,换算成续航,可能就是好几公里的差距。
这点点滴滴省下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续航。
最后,就是咱们的驾驶方式了。
开电动车,你的右脚直接决定了续航的长短。
电动车提速快,没有发动机的轰鸣声,很容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了那种一脚“电”门到底的推背感。
偶尔体验一下可以,但如果平时开车总是急加速、急刹车,那电量肯定会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掉。
最省电的开法,是尽量保持平稳、匀速行驶。
提前预判路况,少踩急刹车,多利用车辆的惯性滑行。
而且,现在大部分电动车都有一个叫“动能回收”的功能,一定要善于利用。
当你松开“电”门踏板的时候,车轮会反过来带动电机给电池充电。
尤其是在市区里开车,走走停停是常态,把动能回收的力度调得高一些,每次减速、刹车都能回收一部分能量,一来一回,也能省下不少电。
当然,光靠车主们“节衣缩食”是不够的,汽车厂家们也没闲着。
面对高温这个共同的敌人,咱们中国的车企正在用实打实的技术来应对。
比如,现在很多新车型都配备了非常先进的智能热管理系统,它就像一个贴身管家,随时监测电池的温度,一旦发现电池过热,就会自动启动冷却系统给电池“冲凉降温”。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除了安全性能出众,它那种长条形的结构本身也更有利于散热。
宁德时代推出的麒麟电池,通过创新的水冷设计,大大提升了电池包的降温效率。
还有热泵空调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产车上,它比传统的空调制冷效率更高,能耗更低。
可以说,在如何让电池过一个清凉的夏天这件事上,中国品牌的技术储备和应用速度,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们不仅是卖得多,在核心的电池技术专利上,中国也占据了全球的半壁江山。
所以,回过头来看最初的那个问题。
一场酷暑,与其说是暴露了中国电动车的“致命短板”,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场全民参与的“随堂考”。
它考验的不仅是电池本身,也考验着车主的用车智慧和整个行业的技术实力。
它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电动化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适应。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因为有这些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才逼着我们的工程师们不断去创新、去突破。
正是在解决这些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从简单的销量领先,一步步走向真正的技术引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