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利润飙升创纪录:2025年一季度销售强劲,重组优化提效

2025年5月15日消息,中国汽车巨头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HK.0175)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车净利润飙升至56.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5.6亿元增长逾两倍,创下历史新高。得益于创纪录的销售表现、成本控制的持续推进以及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增长,吉利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稳固了领先地位。

吉利汽车利润飙升创纪录:2025年一季度销售强劲,重组优化提效-有驾
吉利汽车利润飙升创纪录

与此同时,吉利正加速业务重组,计划将旗下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氪(Zeekr)私有化,并整合领克(Lynk & Co)资源,以提升效率与全球竞争力。然而,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壁垒与俄罗斯市场的疲软,为吉利的海外扩张蒙上阴影。吉利如何在国内蓬勃发展与国际贸易波动的双重考验中突围?

利润与收入双双攀升

吉利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强劲。财报显示,1至3月,公司实现收入7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5.6亿元跃升至56.7亿元,增幅高达263%。这一增长得益于销量规模扩大与产品结构优化。吉利汽车表示,新能源与电动化车型的销售占比提升至41%,显著推动了盈利能力。
成本控制成为亮点。吉利通过精简供应链与生产流程,将单车制造成本降低约8%。2024年,吉利在宁波与台州新建智能工厂,自动化率达75%,有效减少人工成本。彭博社报道,吉利还优化了零部件采购,2025年第一季度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2%。稳定的现金流与银行合作关系,确保了吉利的财务稳健,尽管其流动负债净额达113亿元。
吉利调整会计政策后,提前于4月预告了利润增长预期。香港证券交易所备案显示,此次财报结果与预期一致,反映了吉利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精准管理。

国内市场火力全开

吉利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堪称耀眼。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国内交付量同比增长48%,达52万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热门车型星愿(Xingyuan)电动掀背车与星越L(Xingyue L)SUV成为销量支柱。星愿定位年轻消费者,定价10万元至15万元,2024年上市以来月均销量超2万辆。星越L则以智能座舱与混动系统赢得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35%。
吉利新能源战略成效显著。2024年,吉利银河(Galaxy)品牌升级为独立品牌,推出银河L7插电混动SUV与银河E8纯电动轿车,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吉利还发布了“雷神”(Leishen)混动动力系统,油电混合车型的续航里程达1300公里,深受消费者青睐。
营销创新助力销量。吉利在抖音与小红书加大推广力度,2025年第一季度线上订单占比达40%。上海车展期间,吉利展出的银河巡洋舰(Galaxy Cruiser)概念车吸引超百万观众,预订量突破5万辆。吉利的品牌焕新与精准定位,巩固了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海外扩张遭遇阻力

吉利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喜忧参半。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出口销量为10.5万辆,同比增长仅2%,远低于2024年同期的66%增幅。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政策是主要阻力。2024年10月,欧盟对中国产电动车加征最高45%的关税,导致吉利在欧洲的交付成本上升20%。彭博社援引业内人士称,吉利旗下极氪001在德国的售价从5.5万欧元涨至6.2万欧元,订单量下降15%。
俄罗斯市场同样低迷。作为吉利的重要出口市场,俄罗斯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消费需求萎缩30%,受地缘政治与经济制裁影响。吉利在俄罗斯的畅销车型博越(Boyue)销量同比下降10%。为应对挑战,吉利计划在哈萨克斯坦与沙特阿拉伯新建4家组装厂,2026年投产,降低关税与物流成本。
尽管如此,吉利在其他地区仍有突破。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在东南亚的销量增长25%,帝豪(Emgrand)与欧卡万戈(Okavango)在卡塔尔与沙特名列细分市场前三。吉利还在拉美新增120个销售网点,总数达891个,覆盖81个国家。

极氪私有化与品牌整合

吉利正加速业务重组,以应对全球竞争。5月初,吉利宣布以64亿美元估值收购极氪,计划将其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极氪2024年5月上市,市值一度达80亿美元,但受关税与市场波动影响,股价表现不佳。吉利控股创始人李书福表示,私有化将整合极氪与吉利的技术资源,提升研发效率。
极氪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净亏损7.18亿元,同比收窄63%,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1.1%。极氪首席执行官安聪慧表示,极氪与领克的整合已初见成效。2025年第一季度,双方共享CMA模块化平台,研发成本降低15%。极氪001与领克08的智能座舱系统采用统一的Flyme Auto技术,升级周期缩短至6个月。
吉利还调整了品牌架构。2024年11月,吉利将雷达(Radar)电动皮卡与力帆(Livan)整合至吉利汽车,几何(Geometry)并入银河品牌。2025年1月,伦敦电动车公司(LEVC)并入吉利银河销售网络。这些举措减少了品牌间的资源重叠,提升了运营效率。

新能源与智能化并驾齐驱

吉利的成功离不开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轮驱动。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新能源与电动化车型销量达21.3万辆,同比增长92%,占总销量的41%。银河E8搭载自研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配备银河N-OS系统,支持语音交互与OTA升级,上市3个月销量突破8万辆。
智能化方面,吉利推进“智能吉利2025”战略。2025年3月,吉利发布G-Pilot智能驾驶系统,覆盖吉利、银河、领克与极氪品牌,具备L2+级自动驾驶功能。吉利与DeepSeek合作开发的星睿AI模型,已应用于车辆诊断与用户交互,2025年第一季度用户满意度提升10%。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研发支出达22亿元,同比增长20%。杭州湾研发中心新增AI实验室,专注于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吉利还在瑞典哥德堡与意大利米兰设立设计中心,吸纳全球超1000名设计师,增强产品竞争力。

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发展

吉利的成本控制贯穿生产与运营。2024年,吉利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单车电池成本下降10%。吉利还优化物流网络,2025年第一季度运输成本降低8%。在宁波的极氪智能工厂,自动化装配线将生产周期缩短至72小时,效率居行业前列。
可持续发展是吉利的重要议程。2024年,吉利制定了“碳中和2045”目标,计划2025年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25%。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碳排放已较2020年减少18%。吉利获MSCI ESG评级AA,并连续两年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2024年,吉利成为中国首批“无废企业”,其台州工厂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
吉利还推动供应链绿色化。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与200家供应商签署低碳协议,推广可回收材料。吉利银河E8的车身采用60%高强度钢,减少了生产能耗。

全球竞争与贸易壁垒

吉利的第一季度表现,反映了中国车企在全球舞台的崛起。2024年,吉利集团全球销量达330万辆,首次跻身全球十大车企,超越宝马与奔驰。极氪在欧洲的交付量同比增长50%,领克08在东南亚热销。然而,贸易壁垒为吉利的全球化增添不确定性。
欧盟的关税政策直接影响利润。2024年12月,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电动车出口额降至2022年7月以来最低,欧洲市场萎缩20%。吉利计划在匈牙利与波兰建设本地化工厂,2027年投产,规避关税影响。美国市场同样充满变数。特朗普政府拟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可能波及吉利的北美计划。
吉利在新兴市场的布局成为亮点。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与巴西车企合作生产零排放车辆,计划2026年出口南美。吉利还在阿联酋开设研发中心,开发适合中东市场的混动车型。这些举措显示了吉利在全球化中的灵活性。

行业竞争与市场前景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2025年第一季度,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41%,新能源车占比达60%。小米汽车SU7上市首月订单突破7万辆,挤压中高端市场。吉利通过差异化竞争保持优势。银河品牌主打智能混动,极氪聚焦高端电动,领克定位年轻化,覆盖多层次需求。
彭博社分析,吉利的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使其在价格战中游刃有余。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毛利率稳定在15.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吉利还计划2025年推出5款新能源车型,包括银河E9 SUV与极氪X紧凑型电动车,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全球市场充满变数。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年中国电动车出口将达350万辆,但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削弱增长。吉利需平衡国内扩张与海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效率与创新的胜利

吉利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的亮眼表现,展现了其在复杂环境中的韧性与智慧。创纪录的销量、飙升的利润、精准的成本控制,巩固了吉利在中国市场的龙头地位。极氪私有化与品牌整合,标志着吉利向高效与协同迈进。
从星愿的热销到银河的智能化,吉利以创新驱动市场。面对欧盟关税与全球贸易波动,吉利通过本地化生产与新兴市场开拓,展现了全球化雄心。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浪潮中,吉利正以效率与创新,书写新的篇章。90天贸易休战期后,吉利的全球化之路将何去何从?答案将在市场与政策的博弈中揭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