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汽车:从“坑”上汽到“傍”奇瑞的跌宕之旅

“汽车行业的合作与发展,就像一场充满变数的棋局。”正如这句名言所说,双龙汽车在汽车产业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

双龙汽车,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韩国车企,它的故事要从1954年说起。那时,河东焕创立了它的前身,与中国一汽建厂时间仅差一年,最初以生产军用车辆起步,后来在汽车发展的浪潮中多次更名,历经东亚汽车、双龙汽车,如今成为了KG Mobility。

双龙汽车:从“坑”上汽到“傍”奇瑞的跌宕之旅-有驾

2004年,上汽集团怀着对技术提升的渴望,以约5亿美元收购双龙48.9%股权,后增持至51.33%,试图借助双龙的技术助力自身发展。然而,这场“联姻”却充满坎坷。双龙汽车工会就像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坚决抵制上汽提出的减员增效等策略,2006年那场长达49天的“玉碎罢工”,仿佛一场激烈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双龙。但上汽的努力也曾见成效,当年双龙实现营业利润扭亏为盈。可惜好景不长,双方在国产、裁员等关键问题上分歧巨大,最终双龙在2009年申请破产保护,上汽无奈退出,黯然结束了这段艰难的合作。就像一位探险家在寻宝途中迷失方向,上汽在双龙的投资之旅充满遗憾。

双龙汽车:从“坑”上汽到“傍”奇瑞的跌宕之旅-有驾

上汽离开后,双龙并未一帆风顺。印度马恒达于2011年接手,可多年努力也未能彻底挽救它。2020年底,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双龙再次陷入破产重整的泥沼。此时,双龙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船只,急需一个港湾。

直到2022年,KG集团的出现带来了转机,双龙汽车更名为KG Mobility,开启转型之路,试图拥抱汽车行业新变化,立志成为韩国多领域的汽车品牌NO.1。它的发展历程,就像凤凰涅槃,虽历经磨难,却始终渴望重生。

双龙汽车:从“坑”上汽到“傍”奇瑞的跌宕之旅-有驾

双龙汽车与中国市场的缘分也颇为曲折。早在2001年就进入中国,进口车型雷斯特售价高昂但销量不佳。与上汽合作失败后,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更是一落千丈。虽然后续有过诸多合作尝试,如与吉利、陕汽等,但都未能如愿落地。今年9月,更名后的它重返中国,发起优惠活动,未来还计划引入更多车型,可消费者是否买单还是未知数。

如今,KG Mobility与奇瑞汽车携手合作,签署战略协议。这一合作就像两颗星星在浩瀚星空中交汇,为双方带来新的希望。KG Mobility董事长郭载善表示,希望借助奇瑞技术开发新车型。而对于奇瑞而言,这是迈向韩国市场、实现技术出口的重要一步。有行业人士评论:“这是一次优势互补的合作,有望在国际汽车市场上掀起新的波澜。”

双龙汽车:从“坑”上汽到“傍”奇瑞的跌宕之旅-有驾

回顾双龙汽车的发展,它虽命运多舛,几经易主和破产危机,但始终顽强生存。从目前数据看,它正逐渐走出泥潭,如同在黑暗中摸索许久后,终于看到曙光的行者。未来,在与奇瑞的合作中,它能否实现逆袭,我们拭目以待。或许它将在汽车行业的历史长河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成为国际汽车合作领域的一段佳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