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兄弟去电动车行挑车,一进门就被价格牌惊到——去年2000块的“龟车”标价2500,全店车型集体涨价!
老板叼着烟淡定解释:“现在有白牌注销补贴500,算下来还是2000嘛!”
表面看价格没变,但仔细一琢磨,这波操作堪称“数字魔术”:先涨价再发补贴,账面上“原地踏步”,实际商家早已赚足利润空间。
其实这波涨价早有苗头。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电动车行业就因原材料暴涨(电池用的铅、锂,车架用的钢铝铜)、新国标强制升级(比如必须加装北斗定位、防火材料)、电机成本飙升(铜材涨价带动电机价格涨10%-15%)三大压力集体提价。
到了今年5月,雅迪、爱玛等大牌更是同步涨价40 - 80元,如今“低端龟车”涨500,不过是行业连锁反应的缩影。
但商家把涨价包装成“补贴福利”,属实把消费者当韭菜割!
1. 套路玩得深,诚信丢了分:先抬价再发补贴,看似“没涨”,实则是用政策红利给自己兜底。
比如新国标要求清理旧款库存,本应降价促销,结果反成涨价借口,这波“借势营销”吃相难看。
2. 成本涨≠必须转嫁给消费者:大品牌一边喊“原材料贵”,一边年赚百亿,真成本压力有多少?
小厂跟风涨价,更像是在混乱市场中“浑水摸鱼”。
3. 受伤的永远是普通人:打工族就指望电动车通勤,如今连“龟车”都涨25%,相当于多掏半个月菜钱。
商家一句“行情如此”,普通人只能无奈买单。
更可气的是,这种“数字游戏”还暗藏风险:- 补贴可能随时消失:白牌注销政策一旦结束,500补贴没了,2500就是实打实的新价;- 清库存的坑你别跳:部分涨价的“旧款车”实则是为淘汰车型,未来维修、换电池都可能成问题。
电动车涨价背后,是行业转型的阵痛,但绝不是商家套路消费者的理由!
当“补贴”变成障眼法,当“刚需”成为涨价底气,普通人想买辆实惠代步车咋就这么难?
点赞的兄弟,估计都被这套路坑过;评论聊聊你遇到的“涨价魔术”,咱们一起曝光无良操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