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进入海运时代以来,码头的装货和卸货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由此催生出了“码头工”这一职业。
但随着工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各类货物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靠人扛肩挑的码头装货和卸货逐渐无法满足现代仓储物流的需求,于是叉车诞生了。
世界叉车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具备叉车功能的机械装置出现在1917年的美国,当时美国一家叫克拉克的车轴公司生产了一种由单缸内燃机驱动的升降装置。
和现代叉车不同的是,这台“叉车”的转向是通过后轮实现的,所以在安全性上远不如现代意义上的叉车。
并且它的升降靠纯机械结构实现,整个升降设备使用的是门架和升降链条。
因此这台“叉车”在升降高度以及承载力上也远不如现代叉车,实用性远不如现代叉车。
随后以这台叉车为起点,叉车行业经历了漫长的摸索阶段。
至1923年,行业内出现了液压装置,这第一台“叉车”的升降装置由机械结构变成了液压装置,使得叉车承载力大幅度提升,并且升降高度也能超过叉车本身的高度。
至1930年,行业内出现来了标准化托盘,这类与叉车配套的设备的出现,象征着叉车得到了仓储运输行业的承认,并成为了该行业中广泛使用的设备。
到1932年,世界上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叉车出现。这台叉车在以往叉车的液压升降装置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前轮驱动,后轮转向的叉车本体。
这小小的改变意味着叉车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变。
到了二战时期,美军大量的物资被堆积在机场和港口,由此美国对于叉车的需求迅速提升,叉车的发展也愈发迅猛。
由此美国和中国在当时的仓储物流行业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美国这边使用着便捷高效的叉车,中国这边依旧靠人力进行码头的装货和卸货。
中国的叉车
由此对于中国来说,要步入现代社会并完成工业化,叉车是必须的。
叉车意味着效率,意味着港口和机场的吞吐量和使用成本。
而中国的第一台叉车得追溯到1947年,当时中国刚刚结束了二战,民国政府从美国那进口了几台军用叉车,由此开始了中国“港口运输机械化”的时代。
后来解放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这时候叉车又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因为美国对于中国的封锁,从美国那买叉车已经成为了奢望。后来中苏决裂,苏联那也断绝了对中国出口叉车的渠道,对新中国来说,叉车只剩下了国产化这一条道路。
于是国内各大机械厂接下了这个任务,1954年时沈阳电工机械厂造出了新中国的第一台国产叉车。
不过这台叉车的承重只有1.5吨,且是一款蓄电池叉车,不管是功率还是持续使用时间都无法满足中国的仓储物流需求。
之后中国国内的工程师们对苏联的4003型叉车进行了测绘和仿制,最终在195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采用内燃机动力的叉车,承载5吨,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叉车。
这台叉车被命名为“卫星号”,在出现第一年量产了6台。
中国叉车巨头——安徽合力
之后中国在叉车领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发展,期间涌现出了多家在叉车领域颇有建树的机械厂。
不过随着后来中国改革开放,国内的国营企业纷纷开始了改制,于是一些叉车企业在开放浪潮中衰落,但也有一些脱颖而出,其中就包含中国两大叉车巨头之一的安徽合力叉车。
安徽合叉的历史得追溯到1958年。
在中国开始布局叉车发展的时候,安徽建立了一家新的矿机工厂,这就是安徽合叉的前身了。
本身安徽合叉在该领域只是个小字辈,但遇上了1958年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将重型设备纳入重点发展领域,像安徽合叉这样的小厂也得到了大量资源和人才的支援,再加上安徽合叉喜欢钻研技术,于是开始迅速壮大。
从1963年开始,合力叉车具备了批量生产小吨位叉车的能力。
同样是60年代,合力叉车生产出了25吨级的串杆叉车,成为了当时中国的重点叉车厂。
此后的安徽合力叉车一边吸收苏联方面的叉车技术,一边努力自研,到上世纪80年代慢慢成为了国内的叉车巨头之一。
到改革开放,国内各行业开始讲究“走出国门”,于是合力叉车走上了出海之路,于1986年将12台叉车成功销往欧洲,成为了第一批将叉车卖出国门的叉车企业。
但是此时的中国叉车技术和国际一线领域依旧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安徽合力叉车更加重视吸收外国技术。
只是吸收的对象从以前的苏联变成了全球,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合力叉车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在发展叉车技术。
至21世纪,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两大叉车巨头之一,产品销售到了全球150多个国家,海外占有率在10%左右,排名全球第7。
因为合力公司知道,随着国内叉车市场的饱和,只守着国内市场,发展迟早会陷入停滞,所以经过不懈地努力,他们在海外的市场占有率也在逐年快速提升。
此外,安徽合力作为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工业车辆生产企业,不仅生产的“合力”牌叉车享有盛名,同时还涉及到了装载机、工程机械、矿山起重运输机械、铸锻件、热处理件的制造及产品销售。
还对各类原材料、机械、电子、橡胶等产品进行销售,是一家综合实力极强的企业。
中国的叉车发展到了今天,虽然不算国际上绝对的王者,但也有了在一流水平上和别的国家同台竞技的能力。
最关键的是,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停下来。
所以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的叉车技术也会愈发具有优势,完成属于中国人的逆袭,而合力叉车也将同中国人民一起“合力”筑造工业强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