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公里的新车说趴窝就趴窝,车主下车吃了顿饭再回来,中控黑屏、方向盘锁死、档把只剩P和N在跳舞,修车变成了CtrlAltDel成为新常态
今天早上出去接孩子,汽车还没开出小区门,就感觉不对劲。
拿钥匙一按,屏幕直接黑掉,车没反应。
我还在琢磨,这是不是老毛病——电瓶亏电。
结果还没想完,方向盘突然卡死,档位只剩P和N在跳舞。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事?
我还在心里嘀咕:这算带病毒的汽车么?
这个问题其实在行业内已不是新鲜话题。
你知道吗,去年我翻了下笔记,智能电动车的软件代码量都飙到3亿行以上了。
没记错的话,比波音787的3倍还多。
用个比喻吧,就像一栋后台堆满程序员写字楼的摩天大楼,谁都不知道哪块出了问题。
而且,去年J-D Power的《车辆可靠性研究》显示,车主对信息娱乐系统Bug的吐槽已成第一,连电气故障投诉都占半壁江山。自家的车软件硬件越少,软件越多——这是硬件的逻辑吗?
不,这就像买手机大部分时间都在软件更新,扯出一堆新功能,结果出事了还得关机重启。
其实我觉得,这也跟售后服务链路的变动有关,看似技术层面在飞跃,实际配套没跟上。有次我碰到修理工,说:你的电瓶亏电,搭个电就行。但没多久,我心里就在想,这就是玄学吧?
不是说,电瓶亏电就能死机?
我不相信,给你点劲电,问题就能解决。
(这段先按下不表,反正后面我会转,确实不能光看硬件。)
但现在很多故障都不叫熄火了,应该叫死机。
就像电脑突然蓝屏一样,路面上的各种软件崩溃,能当回事吗?
车主除了关注油耗、续航,还得盯着软件屏,真是看不懂就重启。
我还记得去年的一句车友吐槽:我都惯了,一出问题就按个重启按钮。
没想到,一些车厂其实也在如此软件控——OTA推送,不断修Bug,顺带还装上新奇特的功能。
这就跟手机下载似的,谁能保证下一次推送不是把方向盘变壁纸啊?
对了你知道吗,监管也开始紧盯这事。
工信部去年把车载软件质量列为重点抽查,NHTSA美国也召回近80万辆特斯拉,因死机风险。
趋势很明显——拼智能没错,但手机逻辑塞到交通工具里,就变得不靠谱了。
一次锁死就可能变成生死关头。
想到这里,我就怀疑:我花了大价钱买的智能车,到底比我那老娘舅开的十年前老车值了吗?
讲真,我身边不少修理工都在说:现在车越智能越麻烦。
一朋友开了新的豪华SUV,刚到店里换了个软件,又出问题。
我就试着分析,厂商像是给你的车装了个手机,每天都在下载更新,但手机出问题,最多也是漏接一个电话。
车出问题可能就意味着中控黑屏+方向锁死+档位乱跳——这不是蓝屏,这是死机,全崩溃了。
我有个疑问:你有没有想过,像目前这样的问题——黑屏、死锁、跳舞的档把——是不是都成了家常便饭了?
这其实是行业追求智能化的副作用。
那些硬件硬得像钢铁侠的汽车,软件却多得像小米手机的APP仓库。
硬件越少,软件越多,责任越模糊——好像出了事,第一个被踢皮球的,永远是软件。
我还在想,这是不是反映了行业的折中法则。
配套太快,问题也跟着快跑;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就只能让车像死机的电脑一样,记得重启。
其实我觉得车厂也是挺无奈的,OTA推一推,每次都在救火解决Bug的同时又偷偷挖个坑。
最新的例子可能是方向盘变成壁纸级的界面,下一次OTA能不会把车变成变色龙呢?
(好吧,我说多了,反正每次推送完,我都要重新学怎么避免方向盘锁死。)
我知道,未来汽车肯定越玩越智能。
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的车都得装个CtrlAltDel按钮?
其实我期待的,是底层软件像油那样稳,硬件像道理一样扎实。
不希望每次开车,都跟电脑一样担心程序卡住或死机。
你会不会也觉得,这个死机问题,甚至比之前的机械故障更可怕?
说不定,有一天,我们真得学会带个备份电池和远程重启工具。
还记得那次,朋友开新车,跑了150公里,突然死火,屏幕一片漆黑,他在车里发了个视频:车突然成了黑屏电视。
我那会儿就在心里嘀咕:这车,是不是已经成为智能设备的一部分?
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愿意为开机有动画多等几秒,还是希望一辆车能像燃油车那样,平稳可靠,等于只要我敢开,就不会出问题?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