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最近真是汽车新车轮番上阵,续航这个词突然变得特别重要。尤其是我跟几个朋友聊天时都说,买车不能只看颜值,还得看续航。比如说你要是买个家用车,用得多,长途也要考虑续航时间,不能一箱油跑个一百公里还得偷偷祈祷。你想到目前这些新车型,续航表现都还挺有看头。
我先说我那个朋友,他最近在考虑换车,手机上看了一大圈。特别是看那些新能源车型里,续航真是硬指标。比如银河星耀7,估摸今年能上市,纯电续航大概在115到165公里之间。虽说这个数字不代表能跑多远,但对短途城市通勤还是够用的。毕竟,工信部公布的数据,看得我挺感慨的。
说到这个银河星耀7,我刚才翻了下它的相册,外形确实硬朗不少。前脸用了密集的直瀑格栅,大灯很犀利那种,科技感还是挺到位的。这车长宽高分别是4958/1915/1505毫米,轴距接近2852毫米,空间感觉还不错嘛。动力方面,用的雷神AI电电混2.0系统,1.5L发动机+电机结合的方式,比起几年以前的传统油车,那动力明显更顺滑。这个纯电续航也就区区115km到165km的样子。对你来说这算短途,还够用,但要真开长途,得别想太多。
再说我在朋友圈一妹子,她看了平价入门的车型。她说:我每天上下班就10公里,能不能别太折腾续航数?我就忍不住笑,毕竟,短途其实算比较轻的用户群,但你要换个长途出差车,续航不够用还真是个麻烦。
说到长续航,我更关注一些狠角色比如小鹏P7+增程版。这个东西我还挺有兴趣的,为什么?你得知道,现在很多中高端用户还是放不下续航的,只要长一点,我就心安了的心理能不能理解?小鹏P7+增程版,估计会在2026年正式发布,纯电续航能跑325公里,增程系统还能再增加续航能力。
它的外形变了不少,换成了贯穿的LED日行灯,边上还设计了通风口,底部加了个挺显眼的主动格栅。这个车尺寸我查了,长达5071毫米,宽1937,高1512,轮距足有3米,空间上还算宽松。动力方面,采用1.5T增程系统,增程器最大功率110kW,电机180kW,匹配一块49.2kWh磷酸铁锂电池。你说这种配置,纯电续航给到325km,也算相对长的了。其实我在想,除了续航,增程的稳定性和电池寿命如何,也是个问题。
这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想,增程版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个折中方案——有的朋友其实更喜欢用油,既能远途也不用担心续航焦虑。可是我猜测,未来的趋势,新能源车是不是会越长越续航?还真不好说。毕竟,电池技术、供应链弹性都还在变化中。
你说,能不能找到一款既能跑长途,又买得不那么吃土的车?(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记得我兄弟去年换车,他选了个长续航的元PLUS。它的续航标价就是达到了650公里,这个数字让我觉得是不是太夸张,但仔细想想,也不是天方夜谭。其实要是用得好,电池使用成本大概百公里5-8元,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用车费还能省不少。
像这样的续航,打个比方,就是从家到公司常规上下班,基本不用考虑充电。你知道吗,我有个修车师傅跟我说,他最头疼的不是电池,是充电太麻烦。很多时候,他都说:充电门槛太高,搞得我还不如开油车。这个观点我也能理解,毕竟,现在快充技术算挺成熟了,但还不够普及,尤其是市郊偏远地区。
说到这里,就让我想起销售员跟我说的,你知道吗,65%的用户换车第二个因素还是续航。我也在想,加了几千就能多个100公里的续航,值不值得?我觉得这就像买智能手机,续航时间长点,电池耐用点,谁都喜欢。
车里的配置也是一大看点。比如那个新款元PLUS,设计得还挺有年轻感,尾部用了两段式扰流板,造型挺运动的。你知道吗,有时候我觉得设计这个东西还是要看人,就像我朋友说的,我就喜欢那种简单大方的,别搞得太花哨。但有时候,炫酷的外形也能让你心情变好。
会不会有朋友会问,这些长续航的车,贵不贵?我估算下来,650公里的续航版,价格可能比普通版贵个五六千到一万块,细算的话,这个价位在我看来还算可以接受。但买车除了续航,也挺看精准配置和售后服务。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那些电池续航突飞猛进的技术,到底能不能让价格变得更实惠?比如说,某些新材料,从去年我偶然在科技展上看到,可能会降低电池成本20%以上。这个估计还不一定准确,但我觉得,这是个让行业振奋的点——长续航可能不再是奢侈品。
最后讲点小感受。其实我个人挺喜欢开快一点,续航长点也挺好。就在我写这稿子时,我还想到我以前试过一辆续航600公里的电动车,感觉一路下来,电池最少用了一半,刚好快充≥80%,心里还觉得挺轻松。但同时也知道,这里边还藏着个心魔——过度依赖技术,让我们变得更懒。
续航只是一个硬指标+心理保障。我在想,要是真有一天,大家都可以无忧无虑地开着车跑长途,而不用担心突然没电,那才是真的自由。
你觉得未来的续航还能飞涨到什么程度?还是说,技术再发展,也会像速度一样碰到瓶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