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靶场卫星照曝光,美日军机模型全灭,导弹打击细节引热议
戈壁滩的风真是没个消停的时候。沙子刮得脸上生疼,手机屏幕也糊了一层土。那天刷到一组灰扑扑的卫星照片,说是美国人托马斯·舒盖特又盯上了咱们西北某地的大靶场。他写了篇长文,还挺带劲,把图片和分析都丢出来了。
照片里看着有点像小时候拼装飞机模型,不过尺寸大得离谱——F-16、F-35,一个个摆成队列。有些已经被炸得七零八落,残骸还在原地杵着,看起来像什么巨型乐高玩具摔碎后没人收拾。还有E-767预警机,也算日本空自的门面货,这回直接变成“考核对象”,被干掉只剩骨架。
美国佬爱操心这些事儿,他们总觉得中国人搞点啥都是针对他们。这次舒盖特倒也没藏着掖着,说白了就是美日主力战机和基地,被明晃晃当成假想敌来练手。他在文章里说,“东风快递”把这些目标全列进清单,不再拐弯抹角。我看他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子不服气,但又夹杂点慌张。
戈壁深处这片地方,占地三百多平方公里,大部分时间安静得能听见自己心跳。只有的时候才会突然热闹起来,各种模型、轨道、移动标靶,还有混凝土掩体——仿佛一个现实版军事沙盘游戏。但这里每一次爆炸,都不是演戏,是实打实的数据积累和威慑展示。
有意思的是,那些导弹发射车、油罐车什么的,全都放在能滑动的轨道上。一条条平行排列,有80米,有100米,看过去像极了小火车轨道。据说这是模拟高速公路上的移动目标,让导弹去追击时速30公里以上的小家伙。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亲眼见过现场,我只能靠想象补画面:远处一道白光划过,然后“轰”的一下,烟尘升腾,比电影里的爆破镜头还狠一点。
照片最吸引我的其实还是那些穿孔掩体。一块块厚重混凝土墙,只中间开个洞,其它地方基本完好。这种精准度有点吓人,就跟医生做手术一样挑部位下刀。美军以前老吹自己的加固堡垒,现在估计要琢磨怎么升级新材料,不然关键设备分分钟就被“挑飞”。
记忆里小时候玩纸飞机,总喜欢比谁扔得远;现在看到这种大规模模型阵亡图,又莫名联想到当年扔坏小伙伴玩具时那种复杂情绪——既兴奋又有那么一点罪恶感。不过这回可不是闹着玩的,每一个废墟背后都是技术堆出来的底气,也是给对岸看的无声信号:“你以为分布式部署就安全?不好意思,我们照样找得到。”
海军节那会儿开放驱逐舰参观,还记得展板旁边站满拍照的人。当时展板内容很直接,把阿利伯克级、日本爱宕级都拉出来溜了一遍,没有绕圈子的词汇,就是要让大家明白我们到底防谁打谁。这次靶场曝光,更是一锤定音,不怕你们知道我们瞄准的是哪几号人物,你们自己去琢磨应对办法吧。
《国家利益》杂志的话我翻译下来差不多就是:如果中国导弹齐发,美军西太反导系统根本吃不住压力,一艘二十亿美元的大船可能连泡都冒不上来就沉底。我觉得他们嘴硬归嘴硬,该焦虑还是焦虑。有时候看推演数据感觉挺魔幻,一枚东风17换几十亿装备,这买卖怎么算都有赚头。当然啦,也别真拿游戏规则套现实,到时候结果肯定更乱套……
最近几年,美国海军老提“分布式杀伤”,陆战队鼓捣什么濒海战斗团,日本则忙活西南诸岛布局。但说真的,这些招数面对高精度远程打击,很难找到绝对安全区。在戈壁滩那个不起眼的小角落,各类目标早已排好队等检验命运,就差按下按钮的一瞬间而已。有朋友问我,如果让你选,会不会紧张?其实我更关心午饭有没有肉菜搭配均衡……
偶尔夜深睡不着,会想起卫星俯拍下来的那些废墟残影,好像信息时代战争的新墓碑,每一块石头背后都有故事。而且这些东西不会讲情怀,它只认参数,只讲结果。不知什么时候轮到咱们亲历这样的考验,希望永远只是冷冰冰图片里的烟尘,而不是身边真实响起警报声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军事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