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加持,后驱轿跑来袭!零跑B01预售10.58万起,空间续航双杀同级
周末在家刷手机,一杯冰美式还没喝完,朋友群里就有人丢了个新车链接,说零跑终于下场做紧凑型纯电轿车了。看着屏幕上那一抹“摩根粉”,脑子里直接浮现出一句话:好饭不怕晚,这回轮到B系列发力了。
其实零跑这两年一直挺拼的,从C11、C10再到大块头的C16,把SUV市场搅得风生水起。可每次和身边人聊起来,总有人问:怎么还没看到一台真正亲民又有点范儿的紧凑型纯电?我自己也琢磨过,小鹏MONA M03、秦L EV都已经在街上见怪不怪,可零跑偏偏迟迟未动。这下好了,B01来了,还带着激光雷达和运动后驱,一下把我的好奇心勾出来。
第一次认真翻参数,是因为它13.58万顶配就能拿下650km续航+激光雷达版本,还有什么99元抵2000元尾款这些花活。手指划拉着页面,我心想,这价位放以前只能买个合资燃油小车吧,现在配置卷成这样,也难怪大家都说新能源是年轻人的新玩具。
外观真有点意思。我不是设计师,但溜背线条一眼看过去就是比普通三厢多几分俏皮劲儿。天梭流体造型配鸭尾,看照片觉得挺低趴,其实站旁边并不压抑,还透出点宽体轿跑味道。“摩根粉”这种颜色我本来以为太少女,但实物反而很显质感,不像某些品牌搞的大红大紫那么扎眼。前脸还是熟悉的引力场风格,有种自家兄弟传承感,比小鹏MONA M03更敦厚一些,也许这就是所谓“看起来高级”的秘诀?
空气动力学那块,我平时关注不多。但听说17.2°溜背角是从旗鱼借来的灵感,为啥不是20°?原来降到17度气流贴合更好,还能让后排头部空间别太局促。这种细节,说不上高深,却让我想起以前坐老爸的小面包——每次弯腰钻进去都磕脑袋,现在科技进步连屁股下面都有讲究。同级对比下来,那0.197Cd风阻系数确实漂亮,比秦L EV官方数据还低一点,据说省电效果也会更明显。
内饰部分倒是给我不少惊喜。一进门就是悬浮中控台+廊桥式扶手,很容易联想到豪华行政座驾那种稳重范儿。不过最打动我的,是副驾前方那些魔术拓展坞,可以插折叠桌板、手机支架、水杯架……朋友试驾时开玩笑:“以后媳妇副驾驶办公再也不用抱电脑膝盖上啦!”氛围灯亮起来的时候感觉气氛柔和不少,不像某些车型只会用蓝色冷光装酷。
关于智能屏幕,有必要唠叨几句。我之前体验过小鹏MONA M03,全靠中控大屏操控,看似极简,其实用久了反而容易找不到常用功能。而B01保留了一块8.8英寸液晶仪表盘,加上一块14.6英寸高清中控,两者分工明确,用惯传统布局的人切换来也不会懵圈。有时候接孩子上下学,一路导航、音乐切换全靠顺手操作,多一个独立仪表确实安心不少。另外空调出风口还有镜面镀铬装饰,这类“小机灵”提升质感的小动作,对细节党来说算是一份加分项吧。
异味问题也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我小时候晕车厉害,每次闻到新车塑料味就犯恶心,所以对环保材料格外敏感。据介绍,B01用了竹炭纤维包裹座椅,还有水性胶水与低气味阻尼片——主打一个母婴友好,“零甲醛”听着靠谱(当然实际体验还得等提车)。至于储物能力嘛,同样460L的大行李箱还能塞五个20寸箱子,再加70升魔术拓展区,就冲这一点,对于爱露营钓鱼的人来说肯定方便死了!
再聊聊续航焦虑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平时通勤距离短,但偶尔喜欢自驾去郊区转转,所以长续航很重要。550km/650km两个版本可选,而且媒体测出来95%完成率,如果真如宣传所言,那650公里实际能开580多公里,从成都直奔重庆基本不用补电,中途少停一次充电站就省下一顿火锅钱。有意思的是,它全系标配热泵系统,无论冬天地库还是夏日暴晒,都可以智能调温回收余热,对北方用户特别友善。不像早几年买的老款纯电,每逢寒潮掉表掉得让人抓狂……
驾驶层面,我个人比较喜欢运动一点的新鲜劲。这台B01采用全系后驱设计,在同价位段里算稀罕货。一脚踩下去218马力爆发出来,那股推背劲跟油改电完全不同。据说底盘由Stellantis集团团队参与调校(玛莎拉蒂母公司),滤震做得细腻但又保留一定路感,上高速或者偶尔走烂路都不会散架。当然啦,要兼顾老婆孩子舒适性才是真功夫,大轴距2735mm带来的乘坐空间相当够用,即便一家四口长途旅行也没啥压力。“错位竞争”这个词第一次被朋友提及,就是形容它虽然定位A级但内部利用率媲美中型轿车,高达86%的得房率数据,看数字没啥感觉,上手坐进去腿脚伸展开才明白差别在哪儿……
智能化方面不得不提骁龙8295芯片与Leapmotor Os 4.0 Plus系统组合,用惯旧款8155芯片车型之后突然升级两倍CPU算力,只能说响应速度快到让我怀疑人生。而且支持AI语音泛化指令,比如喊一句“帮宝宝放首歌”,系统居然真的懂你的意思;要开空调还能记住你上次设定温度,下班接娃途中少折腾一步是真的爽。高通8650辅助驾驶芯片加持,让市区领航辅助变成现实——比如遇红绿灯自动规划路线、跟随轨迹循迹行驶,新司机福音无疑。(不过自动泊入库这种功能自己试验下来还有提升空间)
最后绕不开价格和品价比问题。当初15万预算考虑过秦L EV、小鹏MONA M03,如今摆在眼前的是配置堆满满、更有诚意的新选择。如果追求颜值+性能+科技齐活,又希望钱包不要太受伤,这波预售权益估计会吸引不少年轻家庭或者第一辆新能源用户入坑吧?
掐指一算,从SUV一路卷到紧凑型纯电轿跑,中国品牌真是越来越懂咱们这些90后的胃口。有时候回忆小时候爸爸骑摩托送我放学,如今自己挑选人生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座驾,也是一种成长。从纠结参数,到亲身试乘,再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谁又不是这样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